4月2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2022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期间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情况。
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透露,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繁忙”,首先是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此外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行星际探测不断拓展新征程。
此前1月份,国家航天局就公开了探月工程四期的三次任务:
一是“嫦娥六号”,到月球的高价值地区进行采样返回,后续还有新的月壤、新的样品返回地球;
二是“嫦娥七号”,对月球极区进行科学探测,特别是对月球的水分布进行探测,并且已经和俄罗斯luna-26签订协议,共同探测;
三是“嫦娥八号”,继续实施月球极区科学探测,并为科研站后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
按照目前整体研制进展,2025年前后将完成“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的相关工作,同时开展“嫦娥八号”的研制;2030年前完成“嫦娥八号”发射。
根据此前的任务安排,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分别是:
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后续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其中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空间站建成后,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计划每年发射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空间站维护工作。
同时,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实现重复使用,可搭载7名航天员,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将大幅提高。
2023年,我国还会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的巡天观测,有望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
此外,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还曾透露,中国拟于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还曾透露,中国拟于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NASA表示,他们希望留出两天的时间,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其他准备工作。
对于小红书的这次裁员,还有一种说法称是正常的盘点优化、末尾淘汰、去肥增瘦。
野生蘑菇确实毒性非常之大,建议大家不要随便乱吃,否则很容易酿成大祸。
“中国航天日”设立在每年的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