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彭鹏飞
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林学会、海南省林业局、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及长臂猿栖息地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充分交流了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监测及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分享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科研经验与成效,探讨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科学问题。
本次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司、科技司、国家公园发展中心、宣传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清华大学杨锐教授、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唐小平教授级高工、中国林科院刘世荣研究员等10余名专家围绕国家公园建设以及海南长臂猿保护作了学术报告,来自中国林科院有关所、中心,海南大学等科研机构近百名专家、师生参加了此次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学术研讨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供图
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海南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林科院围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 整合全院的科技力量,开展了海南热带雨林保护修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特别是海南长臂猿的监测、栖息地修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支撑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阶段性科技成果。自主研发的海南长臂猿声音传感器阵列设备,实现了海南长臂猿鸣声的自动采集、远程定位,研发的声音传感器阵列设备突破了声音采集、信息传输等技术难题,建立了海南长臂猿5个家族声音特征样本库,声音识别精度达90%以上,为今后开展野外条件下海南长臂猿个体识别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发现了海南长臂猿存在下地活动,推翻了前人认为海南长臂猿不下地的结论,为强化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地面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揭示了海南长臂猿具有灵活的繁衍方式,雌猿繁殖周期有可能2年2胎,而非前人认为的2年1胎,也非前人认为的一夫二妻制,拓展了海南长臂猿种群繁衍认知。理清了海南长臂生境修复中的猿食植物和生态功能关键种,建立的热带次生林和人工林修复示范基地,为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生态修复、改善生境质量提供了科学建设方案。
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林学会、海南省林业局、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海南热带雨林...
2022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将通过线上方式于4月24日10时举办,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主题是“航天点亮...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4月23日凌晨3时,天琴座流星雨将迎来极大。届时只要天色晴朗,我国乃至北半球各地,...
4月21日,记者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兰花资源专家黄明忠在海南热带雨林...
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近日,“穿越重庆山脊--走进铜锣山”自然巴渝科普活动在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