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观焦点:30余家企业联合倡议:突破有机肥产业发展短板

  • 2022-09-16 22:55:12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9月15日,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发起的“Bio+·双螺旋行动之有机突破”活动上,全国30余家有机肥生产企业与先正达集团中国一起向行业发出倡议:突破有机肥产业发展短板,推动有机类肥料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守护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

“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单一使用化肥,耕地健康问题凸显,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壤有机质下降过快,有些耕地已不足2%。”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作物营养业务单元联席总裁马跃在会上表示,土壤有机质担负着保水保肥和养分转化功能,发展有机类肥料,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对保障粮食安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料图)

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内有机肥料养分占比超过70%,80年代后,随着化肥工业兴起,有机肥快速被化肥取代。近些年,在国家重视和政策驱动下,有机肥料使用占比缓慢回升到30%以上。

在新的形势下,有机类肥料正迎来重大机遇。“一是发展有要求,二是市场有需求,三是项目有保障,四是技术有支撑。”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肥料监测处处长田有国说。

从种植端看,有机肥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动植物,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绿色投入品。同时,在国内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从吃得饱转而寻求吃得健康,而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产量,也是品质的保证元素。

田有国介绍,从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有机肥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如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料替代化肥行动等。此外,农业农村部近年加大了有机肥料有关标准的梳理和修订,有机肥产业发展的相关技术支撑日益完善。

“当前正值有机肥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先正达集团中国提出‘有机突破’行动正当其时,必然对有机肥料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田有国表示。

与巨量的需求相比,有机肥产业自身还存在不少短板。

目前,国内有机肥企业多、规模小、效益差、技术水平低现象较为普遍。“从我们组织的全国肥料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来看,有机肥料质量总体合格率不高,包装标识不规范更是普遍存在,禁用类原料进入有机肥料行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田有国介绍。

这正是有机肥产业亟待突破的问题所在,而焦点在于提升科技含量。“有机肥不等于畜禽粪便,如果只是简单处理,反而会伤害土壤。未来,产业一定要和生物技术、有机无机技术、土壤健康技术结合起来,走规模化、科技化、差异化方向。”马跃认为。

在会上,来自南京蓝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良田上品实业有限公司等30多家有机肥企业的代表与中化化肥一道,共同倡议全行业顺应“藏粮于地”和生态农业的时代要求,践行有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勇做土壤健康守护者。

“中化化肥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高质量发展有机肥产业,做土壤健康的守护者。”先正达集团中国作物营养业务单元市场与产品线总监崔凯在倡议时说。

在农业领域,相比于高度成熟的化肥工业,有机肥产业一直被打上低端的标签,门槛矮、技术含量低、见效慢,导致农民不愿意用。破解产业发展痛点,有赖于科技。

“其实,精品有机肥料的生产复杂程度不亚于化肥的生产难度。”先正达集团中国作物营养业务单元生态类产品负责人刘杰说,以有机肥见效慢为例,通过应用先进的肥料增效技术,能够解决这一痛点。

“通过品控、技术集成方面的一揽子方案,我们正在建立具有中化特色、真正有产品力的有机肥产品体系,志在推动有机类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共同守护粮食安全和土壤健康。”刘杰表示。

(中化化肥供图)

标签: 企业联合 产业发展

推荐阅读

观焦点:30余家企业联合倡议:突破有机肥产业发展短板

9月15日,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发起的“Bio+·双螺旋行动之有机突破”活动上,全国30余家有机肥生产企业与...

焦点简讯:科技新突破 | 3分钟内充满电!新型固态锂金属电池或改变行业格局

据外媒近日消息,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为电动汽车(EV)开发了一种新型固态锂金属电池,该电池在实验中实现3分...

环球速讯:新版道路交通标志国家标准十月起实施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会同...

世界实时:工信部将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16日表示,将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

世界热讯:龙龙铁路金玉顶隧道顺利贯通

9月16日,龙龙铁路金玉顶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龙龙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下一步架梁工作创造了有利条...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