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清(左2)在指导生产 受访者供图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科技日报通讯员 束婧雅 赵 云
在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戚墅堰所)说起汽车零部件公司智能制造事业部技术总监、工程师刘云清,同事们都说他是“技改大王”“机修神医”“大国工匠”。但刘云清对此摆摆手,他说更喜欢大家称自己“刘工”,“我只是一名和机器打交道的工人”。
但刘云清的确不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从业26年来,他从一名机修钳工做起,全系统掌握了设备机械、电气、液压、软件等多门技术,完成了企业第一条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自主设计完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控珩磨机,取得发明专利2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多篇重量级论文,开展智能制造培训200余场,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超亿元……
最近,刘云清团队又传出了好消息。由他们研发的第七代数控珩磨机已投产并销往海外,其优异性能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把金属加工相关设备修了个遍
刚入职时,刘云清所在的维修班接到任务——修天车。起初,师父担心刘云清恐高,不想让他上车。
刘云清急了,对师父说:“我不可能永远不上去的,哪怕只是上去看看也好。”
首次站在十几米高摇晃的升降机平台上,刘云清的双腿在发抖。同事们见状让他下来,他却坚持在上面待了几个小时。
“多往前走一步,需要勇气。人只有敢于挑战,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取得成功。”刘云清说。
1998年,中车戚墅堰所开拓汽车零部件产业,引进了大量进口数控机床。很多一线员工连见都没见过这些“大家伙”,更别提上手修了。
数控设备的故障主要集中在电气、系统软件方面,维修任务落在了与之业务最为相关的电工身上。
全新领域、设备昂贵、修理难度大,当时多数电工都躲着这件事,可钳工出身的刘云清却主动跑去和领导提“要学习修数控设备”。
得到领导批准后,刘云清便整天跟着设备厂家的售后服务工程师,经常加班到深夜。
他把每个维修案例都记在本上,睡觉前再把当日解决问题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睡下后,他脑子里常会蹦出新点子,这时他会立刻起床,把想法记在笔记本上以供第二天测试。
通过两年多的摸索,刘云清基本掌握了涉及数控设备维修的知识。“我几乎把所有和金属加工相关的设备都修了个遍,到后来公司里只要数控设备出故障,同事们首先想到的人就是我。”他回忆道。
独行,不如众行。2015年,中车戚墅堰所专门成立了以刘云清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公司对外展示的窗口、技术创新的平台和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载体。
7年来,依托该工作室,刘云清带领团队成员先后成功研制出机器人高压清洗机、全自动切割机、刀具破损检测传感器等200余套装备。工作室获评“全国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顶住压力造出数控珩磨机
数控珩磨机是加工涡轮增压器等高精密零部件的关键磨削设备,其价格昂贵、维修成本高,而依靠进口数控珩磨机生产的产品尺寸一般难以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
2008年底,所里单价超百万元的几台进口数控珩磨机总出问题,给生产带来极大不便。
爱啃硬“骨头”的刘云清,此时向领导提出他想研制数控珩磨机。
虽然听上去不太实际,但在刘云清的一再坚持下,心存顾虑的领导终于同意让他先改一台已经报废的机器试试。
此后半年,刘云清翻阅了大量资料、分析各种数据、改造闲置废弃设备……光是为了测试掌握珩磨的相关工艺,他就尝试了100多种不同配比的刀具和磨削介质。
凭着这股韧劲儿,2010年刘云清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新型龙门式全浮动数控珩磨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4,精度却从3微米提高到1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6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机床市场的空白。
近年来,刘云清通过不断改变数控珩磨机的设备结构,大幅提升了电机功率,使整机功率提高了30%,珩磨扭矩扩大了400%。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刘云清又完成了联轴器一关键部件——自动滚压装置的研发工作。该装置使整体工序效率提升了40倍,产品成品率也由原来的33%提升到99%。
“项目成果令人瞩目,但研发过程十分艰辛。为了对机器精度进行调整,我们在研发的过程中做了上百次试验,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刘云清说,未来他将和团队成员继续努力,为打造中国高铁这张“金色名片”不懈奋斗。
标签:
从业26年来,他从一名机修钳工做起,全系统掌握了设备机械、电气、液压、软件等多门技术,完成了企业第...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 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 0%。
在今天(25日)举行的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发生在2月19日的吉祥航空客机风挡玻璃龟裂事件,民航局相...
自俄罗斯军队24日晨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对多处地点进行了袭击。俄方表示,如乌克兰...
2月24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获悉,该所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成功创建了pH响应性纤维素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