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刚柔并济 机器人穿上灵敏“皮肤”

  • 2022-12-04 16:05:47 来源:科普时报

柔性触觉传感器研究获得新进展


(资料图片)

欧阳桂莲 科普时报记者 符晓波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周伟教授团队,在柔性触觉传感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意味着借助该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灵巧度将大幅提升。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通讯》上发表。

让智能机器人灵活自如地工作,减少与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触觉传感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倒水如何实现?接触杯子,开始倒水,判断接水量,接几分满,送到指定位置,放下杯子……这些太平常不过的步骤对智能机器人而言却是个考验。当一款柔性传感器贴附于机器人手臂时,机器人整个倒水的动态过程被精确地检测到,使它做出连贯流畅的类人操作。

周伟介绍说,触觉传感器相当于智能机器人的“皮肤”,起着接收指令的重要作用,是执行精准操作的前提。

目前在智能机器人动态力检测应用中常使用的压电式柔性触觉传感器,通过“皮肤”接收指令执行操作的灵巧度并不尽如人意,为此,周伟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灵敏度更高、类人感知的传感器。

受节肢动物结构组成的启发,周伟教授团队提出构建一种仿生型柔性触觉传感器,能精确感知外界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实现超灵敏高频动态力检测。柔性的基体加上刚性的微结构,这一研究的关键在于利用新材料构建出这种类节肢动物“刚柔并济”的结构。

周伟教授团队成员、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机电工程系博士后张金惠介绍说,两年来团队一直在环氧树脂、石蜡、聚二甲基硅氧烷、硅胶等材料中摸索,反复寻找最佳组合方案,最终摸索出完美融合的“刚柔并济”结构。这一成果为智能机器人“皮肤”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模式,大大提升了智能机器人“皮肤”的灵敏度。

该研究成果提出的这种仿生型“刚柔并济”柔性触觉传感器,不仅提升了柔性材料的力传递效率,而且颠覆了传统压电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工作模式,使传感器灵敏度可达到理论极限值17倍,并具有线性检测范围和实时力方向识别的优异性能。

周伟教授团队介绍说,该成果为压电式触觉传感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尤其对智能机器人建立类人的触觉感知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意义。

标签: 触觉传感器 智能机器人 刚柔并济

推荐阅读

刚柔并济 机器人穿上灵敏“皮肤”

柔性触觉传感器研究获得新进展欧阳桂莲科普时报记者符晓波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周伟教授团队,在柔性触...

天天快资讯丨脑肠微生态破解神经疾病“密码”?

“人体大约有2万个基因、40—60万亿个细胞,肠道微生物细胞数量是人体细胞数的10倍。在不同的个体中,肠...

从有效暗示到自我入睡

现在不少地方开设自我催眠培训班,教授催眠必备的基础知识。老师指导学员通过正确方法实现安稳入睡。对...

今年有47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突尼斯12月3日电(记者许苏培 黄灵)拉巴特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

第十一届全国学习科学友善用脑高峰论坛启动

12月2日,学习科学、教学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沙龙暨学习科学友善用脑联盟学校项目推进研讨会以在线形式举...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