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过午不食”有利健康?研究者独家回应争议

  • 2022-03-26 13:16:17 来源:科普时报

视觉中国供图

□ 科普时报记者 史 诗

饮食习惯和代谢健康息息相关。一些节食方案,如总热量限制和间歇性禁食,都已被证明能够改善代谢健康。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毛一雷主任医师、杨华瑜副研究员的团队研究发现,“晨间进食”(早上6点到下午3点之间)可改善空腹血糖、降低体重和体脂、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方面更加有效。这些结果表明,禁食晚餐可能是一种效果更好的“时间限制性进食”方式。

针对网友提出的质疑和争议,毛一雷和杨华瑜接受了科普时报记者专访,对该研究的适用性以及是否该吃晚餐、限食是否减肥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和解读。

记者:“怎么吃更健康”一直备受关注,为什么研究“限时进食”?

答:目前全世界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不是传染病,不是肿瘤,而是代谢性疾病。在间歇性进食已经被权威期刊证明可以促进代谢健康以后,我们就希望能够发现一种较间歇禁食更容易被人接受,效果也能达到预期的饮食方式,经过广泛的文献查阅后,我们认为“时间限制性进食”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

记者:“过午不食”能减肥吗?

答:研究本身不是为了减肥,而是向大家展示和提供一种可能对身体更好的进食方式。

我们并不强调这个“午”从几点算起,一天24小时内至少有16小时不进食(可以喝水),并不强调如何安排“16”和“8”。但研究表明,只在8小时内进食的这个饮食习惯可能会对机体带来好处,具体体现在可能减轻体重、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水平和机体炎症状态。

另外,在禁食晚餐组,谷草转氨酶在5周后有了显著的降低,而禁食早餐组则没有见到这种现象。这提示禁食晚餐可能确实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记者:该研究的适用人群是哪些?“饿得睡不着”咋办?

答:研究仅适用于健康(无慢性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疾病等)、生活规律(不经常倒班、无长期夜班)的青年人(18—50岁)。其他年龄段或有基础病的人群暂不推荐。

非要说入组志愿者们最明显的不良反应,那就是饿,但坚持一周也完全适应了。很多人把这个研究误读为“减肥”的一种手段,实际上这个“16—8”的进食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正在推广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只是没有被很多人习惯和接受。

记者:参与研究的志愿者在实验期间的工作状态与以往相同吗?

答:学习、生活、工作,一切正常。一部分志愿者还能保持和既往一样的锻炼习惯。

记者:对存在低血糖的人群,“过午不食”会产生哪些问题?

答:我们共招募了400余名志愿者,但仅有90人通过了入组筛选,既往有严重低血糖病史的志愿者是在这一阶段就被排除在外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康安全的饮食方式,如果这种饮食方式可能对志愿者造成伤害,那么我们是不会在这样的人群中开展实验的,所以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不推荐尝试这种饮食方案。

记者:“过午不食”是否会对人的肠胃系统造成破坏?

答: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改变饮食结构或改变进食时间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明确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原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长期大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遗传和心理因素。

从我们所完成的82位健康志愿者在5周内的效果来看,没有发生任何如消化性溃疡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记者:晚餐吃还是不吃,如何科学判断?

答:一个真相是,有8位志愿者最终因为太饿没能坚持下来,选择了退出。另一个真相是,其他健康的志愿者在5周的时间限制性进食中能看到明显的改善代谢的效果。

“时间限制性进食”只是可能改善代谢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唯一方式。纠结一顿晚饭到底吃还是不吃,大可不必。

标签: 过午不食 消化性溃疡 饮食习惯

推荐阅读

“过午不食”有利健康?研究者独家回应争议

视觉中国供图□科普时报记者史诗饮食习惯和代谢健康息息相关。一些节食方案,如总热量限制和间歇性禁食...

告别生育焦虑 孕育健康宝宝

视觉中国供图知名数据公司极光近日发布的“三孩时代下的育儿攻略——2022当代生育人群研究报告”显示:...

精准治疗,我国正绘制结核耐药基因图谱

视觉中国供图□科普时报记者罗朝淑刚过而立之年的卢女士怎么也没有想到,单位不久前的一次体检,竟然检...

梨,春天“百补之王”

视觉中国供图春雷响,万物生。此时雨水增多,气温回暖。意味着春耕的时节到了,人们会逐渐忙碌起来,该...

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脂肪肝的基石

视觉中国供图□科普时报记者陈曦肝癌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仅2021年就有39万人死于肝癌。天...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