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精准治疗,我国正绘制结核耐药基因图谱

  • 2022-03-26 08:25:47 来源:科普时报

视觉中国供图

□ 科普时报记者 罗朝淑

刚过而立之年的卢女士怎么也没有想到,单位不久前的一次体检,竟然检出她可能患过肺结核,然而此前她却没有任何症状。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结核患者就没有卢女士这样幸运了。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孙峰博士,2020年下半年在云南调研时,曾见到了3个耐药结核病患者:一个15岁的女学生,刚过完生日,却被诊断出患有耐药肺结核,只能休学在家;一个28岁的小伙子,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因为跟患上耐药肺结核的父亲同住,不幸感染;还有一个24岁的医务工作者,也被诊断出患了耐药肺结核,再难胜任工作。

我国每年新发6.5万例耐药结核

“这3例患者的故事也是我国每年6.5万新发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真实写照。”孙峰告诉科普时报记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侵犯人体多种脏器,不过以肺部感染即肺结核最为常见。全球70亿人中,有四分之一的人都在和结核分枝杆菌共存,但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发病。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进入人体后,会寻找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暗中蛰伏。当人体免疫力强时,它可以默默潜伏,不动声色;但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有5%—10%的人,其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就会伺机而动,迅速繁殖,并对人体展开攻击。

全球每天有超过4100人因结核病丧生。而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一个结核病患者在密切生活的圈子中可以传染10—15个人。

孙峰说,对于普通肺结核,国家会向患者提供免费药物,大多数情况下患者也基本能被治愈。但对耐药肺结核,这些药物却无济于事,患者接受的只是一些不完美却不得已的治疗方案或药物。

“耐药结核防控是结核病防控的硬骨头,其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孙峰说。

规范治疗和合理管理是两大法宝

孙峰介绍,耐药结核病产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治疗不当产生的获得性耐药,二是被耐药结核病人携带的耐药结核菌传播感染导致。如果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检测是否感染了肺结核。

孙峰说:“一旦确诊为肺结核,应按医嘱规范完成治疗,这是预防发展为耐药肺结核最好的措施。目前,肺结核的主要检查项目有痰涂片和X光胸片检查等。但要想准确诊断耐药肺结核,除了上述两种检查外,还要进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确诊。不过,痰培养和药敏试验耗时较长,采用基因检测方法可快速明确诊断。”

孙峰认为,规范治疗和合理管理是终结耐药结核的两大法宝。一旦被诊断为肺结核,应立即服药、多药联用,治疗也一定要规范用药,不能随意中断。

“一些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了就不愿意继续服药了,这样很容易导致耐药,从而发展为耐药肺结核。再次发病就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和更高的医疗费用,而且治疗效果更差。”孙峰说。

在结核病诊疗方面,近年来,除了新的诊断工具不断问世,还有2个抗结核新药也在国内外获批。其中,贝达喹啉是全球45年来研发的首个抗结核新药,具有全新的结核菌杀菌作用机制,已成为目前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的新希望。

利用快速耐药检测技术绘制结核耐药基因图谱

“我国新发肺结核患者这几年每年高达80多万例,占全球比例最高,如此大量的患者,在无法进行有效隔离的情况下,会存在非常大的隐忧。尤其是耐药性肺结核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大家主动筛查的意识还很缺乏,很多病患等到开始吐血,才意识到自己的病。这时候治疗为时已晚,并且极有可能已经传染给了身边人。”孙峰认为,终结耐药结核病的问题,最终要靠科技来解决。

科技能为耐药结核病防治做点什么?孙峰认为,第一个关键技术是利用快速的耐药检测技术,绘制结核耐药基因图谱。

“作为传染科医生,我们在治疗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藏在患者体内的耐药结核菌。”孙峰说,“如果把治疗比喻成一个战场,在原来缺乏科技支撑的时候,我们花了大量人力、财力,杀敌一千,却自损八百,最后还不一定能把仗打赢。但如果有一个侦察系统,让我们提前了解敌人的要害或薄弱处在哪里,就能安排一些奇兵去重点突破。耐药检测技术就是这样一个侦察系统,让我们提前发现什么样的药物对病人更有效,进而给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第二个关键技术是建立现代化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处理结核病患者各方面的数据。受新冠肺炎疫情中流调方式的启发,孙峰和同事们搭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和体系,让每个患者的资料和动态能准确便捷地记录在案,并进行统计、调度和分析。

“这有点像快递追踪系统,现在我即使在上海,也可以即时知道每个病人现在的治疗细节。”孙峰说,“有了这两个工具的支撑,我们就可以把对耐药结核的治疗理念大范围推广开来。”

标签: 耐药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图谱

推荐阅读

精准治疗,我国正绘制结核耐药基因图谱

视觉中国供图□科普时报记者罗朝淑刚过而立之年的卢女士怎么也没有想到,单位不久前的一次体检,竟然检...

梨,春天“百补之王”

视觉中国供图春雷响,万物生。此时雨水增多,气温回暖。意味着春耕的时节到了,人们会逐渐忙碌起来,该...

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脂肪肝的基石

视觉中国供图□科普时报记者陈曦肝癌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仅2021年就有39万人死于肝癌。天...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

史诗摄□科普时报记者史诗瞧,装满化学溶液的水球瞬间结晶,竟变作晶莹剔透的“雪球”!这神奇而唯美的...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开启试运行

3月24日,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开启试运行。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是在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组委会的指导下,...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