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梨,春天“百补之王”

  • 2022-03-26 08:46:00 来源:科普时报

视觉中国供图

春雷响,万物生。此时雨水增多,气温回暖。意味着春耕的时节到了,人们会逐渐忙碌起来,该耕田的耕田,该播种的播种,该施肥的施肥。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古时候这个季节对百姓来说尤为重要,当然也会衍生出不少民俗活动和美食,如“打小人”“祭白虎”等民俗活动,还有吃梨的老传统。

古有“百果之宗”美誉

为什么会有春天吃梨的传统呢?乍暖还寒,虽然有降雨,但这时候气候还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所以民间素有春天吃梨的习俗,这个季节的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生梨性寒味甘,有滋阴清热的功效,故而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梨在古代有“百果之宗”的美誉。其水分含量高、膳食纤维及维生素C的含量也相当丰富,富含钾、镁、磷、钙等矿物质。许多人认为吃紫葡萄能补铁,但事实上,梨的含铁量跟葡萄差不多。不仅如此,而且常吃还有以下好处。

预防便秘。梨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便秘。而梨中主要是不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不参与人体体液和血液的循环,它仅能减少排泄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加粪便的体积,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中软梨和库尔勒香梨的膳食纤维含量更高。

提高免疫力。一个中等大小的梨含有约8毫克维生素C。维生素C对于细胞生长和修复以及抗氧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梨中还有很多其他抗氧化成分,比如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槲皮素等多酚类,这些物质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护肺脏免受空气中灰尘的影响。而且维生素C已被证明具有免疫功能,有助于伤口和瘀伤的愈合,甚至可以预防传染病。

有助尿酸排泄。梨中的水分、钾、镁元素丰富,使其具有很好的利尿和碱化尿液的效果,有助于尿酸随尿排泄出去,对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人群而言,可以选择多吃梨。

吃梨的好处很多,除了把它当水果生吃,还能做成派,比如加上最近很火的热红酒:把梨和红酒一起煮,或炖冰榶、川贝等。无论生吃或熟食,各有优点。春季每天来一个,能更好地养护身体!生吃梨能解较轻微的酒毒,增加排尿。煮熟的梨子,维生素B、维生素C等水溶性纤维以及钙、磷等矿物质,可溶于水,能缩短在体内消化的时间,增加肠道利用率。

梨的几种科学吃法

蒸熟了吃,止咳化痰。这是传统的食疗补品,准备水晶梨、陈皮、冰糖及少量枸杞。先将陈皮泡一下水,然后把梨从四分之一处切下当盖,用挖球器去芯;再把冰糖、陈皮、枸杞放在梨中,将切下的梨盖上放在蒸锅里,大火蒸30分钟左右,取出后即可食用。这种吃法不仅润肺,还有止咳化痰之功效。周围亲朋如果有嗓子不舒服的话,可以试试这种做法哟。

榨汁喝,润肺生津。把生梨去核,如果追求口感可以将皮一起去掉。用破壁机榨汁后取400毫升左右,此时可以直接饮用,还可以再稍作加工,与10克冰糖、1枚胖大海一起煮20分钟左右。常喝梨汁可以润肺生津、利咽开音。

煮水喝汤,健脾润肺。这种方法制作简便好上手,把生梨去核切片,和银耳、冰糖一起放入锅中熬,煮到汤微微变黄即可饮用。这样喝可以起到健脾、润肺、止咳的作用。煮好的梨也可以当甜点食用。

和葱姜炖煮。这种方法不常见,但是这样喝在冬天可以解表驱寒。冬季天气干燥且比较寒冷,容易干咳、流清鼻涕。这时候煮一颗梨,同时放入3―5片生姜和少许葱段一起炖煮7―8分钟。趁热把汤喝掉,将梨也吃掉。

和乌梅一起煮。加入乌梅和甘草一起煮,能有很好的润肺止咳作用。煮出来的汤酸酸甜甜,很适合小孩子食用。

不过梨也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吃,有几类人要注意少吃梨:梨性味寒凉,脾胃虚弱、易腹泻、手脚冰凉的人少吃生梨;女性经期、产后要少吃;梨含果酸较多,胃酸多的人要少吃;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多的人,睡前要少吃。

(第一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二作者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山西医科大学教授)

标签: 膳食纤维 这个季节 止咳化痰

推荐阅读

梨,春天“百补之王”

视觉中国供图春雷响,万物生。此时雨水增多,气温回暖。意味着春耕的时节到了,人们会逐渐忙碌起来,该...

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脂肪肝的基石

视觉中国供图□科普时报记者陈曦肝癌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仅2021年就有39万人死于肝癌。天...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

史诗摄□科普时报记者史诗瞧,装满化学溶液的水球瞬间结晶,竟变作晶莹剔透的“雪球”!这神奇而唯美的...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开启试运行

3月24日,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开启试运行。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是在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组委会的指导下,...

入选“天宫课堂”,这些实验不只是好玩

3月23日下午,400公里高空之上,“天宫课堂”第二课顺利开讲,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