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时间21日晚,搭载3名宇航员的俄罗斯“联盟MS-22”号飞船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前往空间站。在经过近5个小时的飞行后,联盟号飞船已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次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3名宇航员分别为2名俄罗斯籍宇航员和1名美国籍宇航员,他们将在空间站停留188天,于2023年3月28日返回地球。
若在平时,这仅是一次普通太空任务,但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美俄间的这一合作却显得格外特别。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航空航天与防务行业总负责人于占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太空是个典型竞合并存的领域。“在涉及关键或者敏感技术的‘卡脖子’领域,相信任何国家都不会放开。”他说,“但在一些利于全人类发展的领域,比如卫星观测、探索等,各国还是能找到相当多的合作议题。”
3月30日,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左)与俄罗斯宇航员彼得·杜布罗夫(右)和安东·什卡普列罗夫在“联盟”飞船上(新华社图)
俄美航天员共事
过去20年间,美俄在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是国际空间站方面,进行了长期合作。公开资料显示,国际空间站建设始于1998年,共计投资超过了1000亿美元,涉及15个成员,其中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航天局是最主要的5个成员。
由于此前美国“挑战者”号宇宙飞船的惨痛教训,俄罗斯一直通过自主研发的“联盟号”飞船将多国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据俄媒报道,“联盟号”飞船的座位租金近年来一路水涨船高,从3000万美元飙升至9000万美元。
2020年,马斯克创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发明的“龙”飞船打破了俄罗斯的垄断。“龙”飞船不仅成功将航天员送上了空间站,还将航天员从空间站接回地球。
今年6月,时任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Roscosmos)总经理罗戈津表示,俄美两国将利用两国飞船(俄罗斯“联盟MS”号飞船和美国载人“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进行“交叉飞行”。罗戈津当时强调,这对两国宇航员相互学习对方飞船操作、国际空间站内美国和俄罗斯舱的操作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7月15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和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签署了“交叉飞行”的协议。该协议旨在确保当美俄飞船出现发射取消或严重延迟等异常情况时,国际空间站至少各有一名俄罗斯和美国宇航员分别服务于俄美舱段。该协议的成功签署,被视为美俄在太空领域继续合作的标志。
此次飞行也是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与美国航天局达成两国载人飞船“交叉飞行”协议后的首次飞行。10月初,还将有俄罗斯宇航员与2名美国宇航员、1名日本宇航员乘坐美国SpaceX的“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预计届时将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
俄暂不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
在俄美飞行员顺利升空之际,美俄航天领域的其他合作也还在延续。
7月底,新上任的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鲍里索夫(Yury Borisov)表示,俄罗斯将在2024年后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届时将开始组建俄罗斯轨道服务站(ROSS),后者将成为俄国家航天公司在载人航天领域的主要优先事项。
对于俄方的这一决定,美方当时表示“并不在意料中”。NASA的顾问甚至担心,一旦国际空间站在2024年退役并坠入太平洋后,美国可能陷入无空间站使用的尴尬。
鲍里索夫在9月21日的最新表态至少让美方暂时松了口气。他表示,俄罗斯很有可能继续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到2028年,“届时将视空间站的状态再做决定”。
公开资料显示,国际空间站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俄罗斯舱和美国舱。其中,空间站的轨道和位置由俄罗斯发动机控制,即俄罗斯可以控制空间站怎么运行,或者在哪个区域运行;美国则主要为俄罗斯发动机提供部分电力支持等。
于占福表示,由于空间站技术互相依存度高,再涉及维修等费用,美俄可能无法轻松“分手”,“空间站已超期服役,很多设备其实已经严重老化,时不时还会出现各种故障。但每年的维修费用非常昂贵,甚至堪比重建。”
多年来,美俄关系起伏使俄与西方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不断经受考验。自俄乌冲突以来,已有一些既定的计划被打破,比如欧洲航天局拒绝与俄合作执行“火星太空生物学”计划;俄与英国就卫星互联网公司将36颗卫星送入轨道的计划告吹;波兰、乌克兰等15国加入美国阵营,签署了由NASA主导制定的深空探索规则;俄将禁止美国参与其向金星发射探测器的任务……
于占福相信,各国对于太空探索的研究不会因为竞争而割裂。
标签: 国际空间站
3名宇航员分别为2名俄罗斯籍宇航员和1名美国籍宇航员。
新生名单中,包括币安联合创始人陈宏燕等。
特斯拉自动车窗有夹手指风险在美国召回近110万辆
特斯拉对NHTSA表示,将对车窗系统进行空中软件更新(OTA)。
Azuki有着极为鲜明的亚洲审美,它是第一个破圈的动漫类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