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今日精选:以“光”测风,他为中国风电装上“火眼金睛”

  • 2022-12-22 18:07:44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对于创业这件事,周军从未后悔过。

2013年,周军开着一辆车,带着一家老小,从上海来到南京创业,就下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


(资料图片)

如今,他带领团队创立的南京牧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风电领域激光测风雷达的领军者,研发出地基式、机舱式、三维扫描式等多个系列的测风激光雷达产品,目前公司估值已超十亿元。

牧镭激光开发的机舱式测风激光雷达。受访者供图

追求科技成果从“纸上”到“地上”

今天,回头再看周军的创业路,有两条时间线交织前行:2012年,周军没有选择回到攻读博士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而是加盟上海一家公司成为技术总监。

2013年3月,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与南京经开区共建南京激光研究院。开展产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技术服务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工作,力图把上海光机所的重大创新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并推向市场。

早在读博期间,周军就做过一些技术成果“产品化”的工作,但因为当时的条件不具备,所以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科研院所有许多先进的技术成果,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从‘纸上’转化落地,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周军看来,只有跳出科研院所的体制机制框架,才有可能把这件事做成功。

因此,当上海光机所再次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到南京激光研究院进行成果转化工作,他想都没想就点头答应了。

“但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干,反正一边来了一边干一边摸索。”周军说,在随后的几年间,周军摸索着做科研与做产品的区别:科研是唯技术论,追求技术指标的绝对先进;做产品是约束条件下的技术工作,追求性能、成本的均衡性。“就像一个木桶,科研是找出最短的板并提高它,做产品是削掉最高的板。”周军说道。

同时,他们还探索出一套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并按照企业运行要求培养工程师。

周军表示,当时最缺的是工程师团队,把科研成果科技的技术的价值给发挥出来,而且工程师人才队伍必须跟光机所的科学家人才区分开来,国内激光产业成熟的工程师非常少,而科学家已经很多了。

时间终于来到2015年,周军觉得条件已经具备,可以尝试再往前走一步。当年,南京牧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开发“未卜先知”的测风神器

在南京经开区龙港科技园牧镭激光办公区的楼顶,记者见到了一些拥有“未卜先知”能力的测风神器,只见几十个形如小型行李箱的测风雷达整齐地排列,还有一些产品正在模拟着海上浮标的状况“摇头晃脑”。

这就是牧镭激光开发的机舱式测风激光雷达。“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就是用激光测空气当中风的速度和方向,比如说一台雷达放在地面上,对天上打100米或者200米、300米,不同高度的风速、方向都可以测出来。”周军介绍说。

过去,风电场测风的传统方法是建一个数百米的高塔,不仅建设成本高,而且感知能力弱,不能为每个风机提供个性化风力资源预测。

2015年,周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了解到国外研发出一种激光测风雷达,但是造价太高、体积太大,并没有投入实际应用,但是这条信息却启发了他:“我们不就是专门做激光设备的吗,为什么不能开发一款风电企业用得起也用得好的激光测风雷达呢?”

但是,一番调研下来,结果并不如他想得那样简单。“大家都知道测风雷达好,但是仍然存有两个疑问:一是激光雷达是精密仪器,能否经得住野外恶劣环境的考验;二是当时一台激光雷达卖100多万,能否让中国企业用得起。”周军回忆说道,当时这两个疑问其实是非常大的问题,没有很多人相信就这个东西可以实现产业化。

但是,经过对相关高校院所、风电企业的调研,周军下决心要攻下这个堡垒。

经过一年半的研发,他们研发出第一代样机,再反复改进、压缩成本,终于在20179年进入国内某风电企业,替代传统测风塔。2018年,他们研发出第二代机舱式测风雷达,把雷达安放到风机机舱上,2020年正式推向市场,大获成功。

周军介绍,激光测风雷达就像风机的眼睛,时刻拥有“清晰视力”并且总是“智商在线”。利用一束激光可以提前感知叶轮面200米开外的来风的风向、风速、切变等信息。在提前感知风况后,它们又像“情报员”一般,及时“通知”发电机组,让风机的主控系统实现提前变桨、调整“姿态”,从而更好地应对实际工况,提升机组稳定性、安全性,实现发电量的最大化。

创业更需勇气与坚持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开阔的地形、壮观的戈壁,蕴含着丰富的风力资源。

共和风电场是全球首个在全场标配了牧镭激光产品的风电项目,通过雷达对风机进行“智能化”升级,将该风电场的风机发电量提高了3%以上。

3%意味着一台5MW风机每年可以多发电2000至少60小时,提升的发电效益约14万元,同时,激光测风雷达还可以让风机自如应对突如其来的暴风,减少塔筒配重,一台5MW风机可减重20-30吨,相当于降低造价20多万元。

靠着这样一台小小的激光雷达,中国风电有了领跑全球的底气与实力。目前,牧镭激光每年为风电企业提供3000个测风雷达,成为引领国内激光测风技术发展的“领头雁”。

但是,就在几年前,牧镭激光也曾遭遇发展困难期。

2018年,第一代测风塔式雷达的产能正在爬坡,第二代机舱式测风雷达刚刚问世,为了扩大生产线,牧镭激光必须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工艺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公司的现金流出现困难,周军也背负着极大的压力,有一阵甚至眼看着就要发不出工资。

但是,暂时的困难并没有击退周军,反而让他静下心来思考企业的发展、新品的开发。在最困难的时候,周军自己主动降薪,但是唯独没有减少研发经费投入。同时,南京经开区也通过各类科技、人才政策帮助牧镭激光尽快走出低谷。

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如今的近200人、多领域专项分工的产品化团队;从最初狭小的装调空间,到如今配备了各项先进设备、先进研发能力的实验室……周军凭着勇气和坚持,在创业的路上越走越顺,牧镭激光也依靠持续的研发投入为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研发成果。

为了满足风电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牧镭激光先后推出了地基式、机舱式、三维扫描式等多个系列的测风激光雷达产品,得到包括中国气象局在内的国内外权威评估机构的测试和认证。周军介绍,2021年公司产值达1.5亿元,2022年有望达到3亿元,生产的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标签: 火眼金睛 中国风电

推荐阅读

百事通!专家解答:为何需要“二次加强”?“阳过”后能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吗?

近日,北京市多个区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随着“阳过”“阳康”人数的不断增加,...

速读:鹅毛大雪!冷流降雪为何偏爱山东半岛?

山东半岛“特产”——冷流降雪又双叒来了!受冷空气影响,昨天(12月21日)晚上,山东半岛迎来今冬第三...

【天天新视野】能预防?能退烧?这些“新冠民间偏方”靠谱吗

让我们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科学防疫,切勿轻信网上流传的“偏方”

当前焦点!我国科学家找到影响脸型的DNA

长什么样,这些基因决定!2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研发...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