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重点聚焦!学风传承行动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让学风传承在种子画中出彩

  • 2022-12-08 19:08:36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苏菁菁

种子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早期的五谷杂粮画衍化而来,是中国民间艺术绘画的主要类别。主要使用常见的种子,利用其形状、质地、颜色,通过经典作品转换、照片图像转换、自由想象创作等方法,获得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它集高雅的国画,立体感强的油画为一身,使观赏者对司空见惯的种子产生“陌生化”的艺术审美体验。

近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种科系在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种子画创作培训、种子画大赛、种子画展览等形式,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践行“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促进学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种子画校内展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位于广州,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

2021年11月,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种科系主任崔华威,副教授刘季平、教授郑奕雄等人组成的团队,以种子画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抓手,参加“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负责人崔华威进入“农医组”全省前18名,并获省优秀奖。“种子画+课程思政”模式取得社会认可。

2022年6月,团队“非遗种子画艺与种科专业教学的相融相促”项目,在“广东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22年7月,团队以种子画创作为亮点,申报中国科协“2022年度学风传承行动精品项目”,获立项支持。

团队聚焦学风主题,结合种业科学家精神,以种子画为载体,经宣传、动员、培训等筹备工作,于2022年9月23日,成功举办了“中国种业功勋人物‘学风故事’校园种子画大赛”。“科学家+学风传承+种子画”的新颖学风建设形式受到师生广泛欢迎。

参赛选手吕奥翔说:“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水稻。我们用大米填充空隙来赞扬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当代年轻人学习。”

参赛选手张进廷表示,“李振声院士一生躬耕于田园,归隐于山林,看淡功与名的伟大情操令我感动,他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同时我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为我们负重前行、默默付出的科学家,心怀敬意,向他们学习。”

大赛一等奖的作品名为《稻田老农,无双国士》,作者是高伟健、林锦宇、杨旭森、黄明山。考虑到种子画色彩匮乏,作品设计了袁隆平院士站在稻田前的像素风种子画,用黑白阴影将人物表现出来,再用立体拼贴的方法表现稻穗,在简单留白中彰显袁隆平院士的丰功伟绩。

一等奖作品:稻田老农,无双国士。

借助同学们在种子画比赛中对学风故事燃起的热情,团队原创了中国种业功勋人物“学风故事”短文10篇,指导学生原创校园学风故事17篇,系列短文在“风启学林”平台浏览量超150万。

崔华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种子画创作培训、大赛、展览等活动有重要价值。

“这些课程、活动传承了我国种子画非遗项目,实现了大学专业教育与美育的融合。以种子画为载体,教师开展了新形式的教研活动、学生拓展了创新创业项目领域。而师生所探索的种子画创作方法又以科普的形式回馈社会,让更多青少年爱上种子、爱上种子画非遗项目、爱上科学探索。”崔华威说。

下一步,团队将立足种子画,探索学风建设的更多可能,在文化传承中求新意,在五育融合中开新途,在学风建设中辟新径。

标签: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推荐阅读

重点聚焦!学风传承行动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让学风传承在种子画中出彩

近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种科系在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种子画创作培训、种子画大赛、种子画展览等形式...

中俄院士专家共论民用核技术创新

12月7日,中俄核科学创新论坛在天津举办。

当前滚动:16个项目赛前落户 这场双创大赛用服务吸引人才

12月7日,中国•莫干山第六届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浙江湖州德清落幕。“基于微胶囊技术的...

我国首个抽水蓄能多厂站集控中心投入试运行

8日,国内首个抽水蓄能多厂站集控中心——南方电网调峰调频集控中心投入试运行。

全国首个“签约减碳”计算模型发布

日前,全国首个“签约减碳”计算模型正式发布。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