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关注:云南天文台揭示太阳紫外暴形成机制

  • 2022-12-07 18:54:52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太阳紫外暴,是太阳界面区成像光谱仪卫星(IRIS)近年最重要的新发现之一,也是太阳观测的又一前沿问题。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近期该台研究人员在太阳紫外暴理论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证明了太阳高温紫外暴可形成于高密度、低温的低色球。国际期刊《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发表了相关成果。

太阳紫外暴形成机制研究示意图。云南天文台供图

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倪蕾和博士研究生程冠冲等科研人员,运用磁流体力学模拟研究了太阳紫外暴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约为2万度以上高温的太阳紫外暴,可以在高密度、几千度低温的低色球中产生。撕裂模不稳定性磁重联引起的小尺度激波等局部压缩加热,是热能产生的主要物理机制。在磁场强度高达500高斯的情况下,磁重联区域产生的热能平均功率密度,可与紫外暴产生时所释放能量的平均功率密度相当;当重联磁场超过900高斯时,即便是在温度极小的区域附近,也能形成每秒100公里以上的相应宽谱线轮廓,与观测结果一致。

多波段的观测结果表明,太阳低层大气磁重联,很可能是导致紫外暴产生的主要物理机制,倪蕾等人早期的部分电离环境下磁重联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个观点。然而,太阳低层大气是高度重力分层的,低色球和中高色球的等离子体环境差别很大,紫外暴是否能像低温磁重联事件的埃勒曼炸弹一样,产生于低色球仍然有争议。

此番研究,引入目前被认为最接近真实情况的色球辐射模型,以及随时间演化的氢和氦的电离度。在高精度的数值模拟中,得以考察到电子-中性粒子碰撞而导致的磁扩散、离子-中性粒子分离而导致的双极扩散等小尺度物理机制,为了解太阳高温紫外暴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标签: 云南天文台

推荐阅读

关注:云南天文台揭示太阳紫外暴形成机制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近期该台研究人员在太阳紫外暴理论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证明了...

观察:“最东”高铁牡佳高铁开通运营一周年 安全运送旅客超350万人次

记者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2月6日,牡丹江至佳木斯高速铁路(以下简称牡佳高铁)迎来开...

肠道菌群研究为疾病诊疗提供新范式?

近日,在“基于多学科视角的‘脑—肠—微生态’前沿与技术”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天天要闻:科普一下丨首次低温载人发射,“长二F”火箭靠什么御寒?

发射当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温约零下19摄氏度,这是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以来,发射温度最低的一次。那...

在月球熔岩管内建造人类基地 最新研究提供可行性方案

12月7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最新一期《空间科学与技术(英文)》期刊刊发由重庆大学谢更新团队联手北...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