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在建设创新型省市的征途上,只有将自身放入历史的纵轴与地理的横轴中,进行对标对表,才能清晰地审视自身能力,明白优势与短板,查漏补缺。现在,这个颇具权威性的“坐标系”面世了。
3月24日,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对外通报了2021年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情况,并发布了《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研究成果。
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峰在现场表示:“我们从创新资源、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五个方面共24个指标,对全省及16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该《报告》显示山东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一年来取得的新进步,比如2021年山东省创新水平指数达到187.08%,较上年提高27.38个百分点,增速高于上年。不过,该《报告》也指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基础研究经费下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及占比下滑,山东本省东部与西部创新能力差距等。
山东省已连续四年对外公布上述《报告》。
聚焦进步亮点,也不避问题短板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便举行了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在大会上强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他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科技研发创新”被置于“十大创新”的首位。此举不仅体现了该省对科技创新核心地位的高度重视,更是对全省上下加强科技创新的一次有力动员。
在此背景下,上述《报告》为山东十六地市抓好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坐标系”和决策参考。
从评价结果看,该《报告》显示的指标“有喜有忧”。比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及占比实现双提升,研发人力投入增长较快;创新资源指数达到129.36%,较上年提高4.12个百分点。
同时,山东技术交易活跃,有效发明专利倍增,创新产出指数达到237.94%,较上年提高65.34个百分点;此外,企业创新指数达到179.85%,较上年提高25.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企业创新十分活跃。
此外,在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区域差距上,该《报告》给出的结果比较乐观,显示出山东区域创新能力的进取一面。
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杜广选在发布会上表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的出炉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区域科技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决策参考”。
正因为其对各地科技工作的“决策参考”意义,该《报告》并不避讳“区域排名”和“问题短板”。
“大排名”含深意,既鼓励“标兵”,又勉励“追兵”
上述《报告》显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超过100%的是济南、青岛、淄博、威海4市;指数在60%以下的是临沂、菏泽2市。
从各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次较上年变化看,位次上升最多的市是聊城,上升了6位;其次是滨州,上升了2位;枣庄、烟台、潍坊各上升了1位。
同时,该《报告》也指出位次下降最多的是德州,较上年下降了6位;其次是泰安,下降了3位;济宁、东营各下降了1位。
“各市科技创新能力都在提升。”《报告》中的这句话,肯定了各地市的努力。不过,它也指出“增长最高的是聊城,增幅为36.37个百分点,增长最低的是东营,增幅为7.58个百分点。”
对各地市而言,增长的幅度反映出各地市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当地企业创新能力的最直接反映。
东、西部差距也是该《报告》指出的问题。
比如其指出位于山东半岛西部的“省会经济圈”七市中,有6个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跻身全省前10位。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胶东经济圈”五市中有3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跻身全省前5位,该五市发明专利申请量4.33万件,接近全省总量的一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了全省的1/2。
“本次科技创新评价,发现了哪些问题和短板?”科技日报记者在现场的这一提问得到了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贾辛欣的回复:“基础研究经费首次出现下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及占比有所下滑,山东省东部与西部创新能力依然有较大差距。”
在“加强科技研发创新”被置于山东省“十大创新”首位的大背景下,上述问题亟需在实践中得到解决。
(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 供图)
标签:
3月24日,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对外通报了2021年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情况,并发布了《山东省区域...
今年以来,碳酸锂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碳酸锂价格持续高企产生的效应不断向产...
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已经在空间站中工作生活了五个多月,按计划,他们将在轨工作生活180天左右,如今已...
记者24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4月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征求意见稿提到,国家公园应当根据功能定位进行合理分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分区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