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核酸检测师:离病毒最近的人

  • 2022-03-23 20:59:26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任忆南

3月21日23点30分,已经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的哈尔滨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主管技师吴巍走出实验室,他刚刚完成为哈尔滨火车站站内座椅、电梯扶手等旅客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和环境进行的核酸检测实验。最近疫情形势严峻,加班加点到半夜对于负责核酸检测工作的吴巍来说,已是常态。

“全部阴性,可以放心回家了。”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摘下N95口罩和防护面屏,吴巍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瘫坐在椅子上,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已经8个小时没有喝水,没去过洗手间。脸上被口罩压出的一道道深深勒痕,手上被橡胶手套捂出的块块红斑,防护面屏上布满的细密雾珠,都在诉说着这段“非常时刻”的“非常故事”。

自2020年12月,由哈铁疾控所承建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后,吴巍就成了一名核酸检测员。15个月时间不短,他已与哈尔滨市区内7轮疫情“零距离”接触。15个月时间不长,他却在这里坚守了近4000个小时,几乎未曾休息过一天,完成了2万余份样本的检测实验。

这是一项考验眼力的工作。检测实验的第一步是提取核酸,为检测样本逐一编号后再导入试剂盒。样本包装要一个个拆掉、几百个密密麻麻的细小试管要一个个拧开,不能有丝毫差错。吴巍用移液器吸上提取好的核酸样本,每个“枪头”逐一对准相应的八连管后再按下按钮,直接完成一排样本的转移,动作快、稳、准。接下来,就是上PCR仪进行扩增,这一步可以清晰地检测出样本内是否含有新冠病毒。吴巍会根据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图判定检测结果,他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目不转睛地盯准手中的样本,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样本污染,需要全程重新来过。“实验重来一遍就是两三个小时,一步也不能出错。”吴巍说。

这是一项考验体力的工作。在负压环境中连续工作7小时以上,被防护服、N95口罩、防护面屏、手套等“全副武装”,实验过程中不能饮水、上厕所……这不仅需要检测员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更是对心理抗压能力的严峻考验。“穿上防护服和摘下口罩的那一刻,会觉得很难、很累,但一旦实验开始,上了战场,就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准确无误地完成每一步操作,早点结束实验。”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瘦弱的吴巍未曾怕过,也从没退缩过。

这是一项考验心力的工作。2003年,刚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吴巍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会离病毒如此之近。17年来,他在哈铁疾控所一直负责铁路职工体检、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后勤保障工作,直到新冠肺炎疫情把他从幕后推至台前。去年6月5日,一个周末的上午,他接到单位打来的电话,需要他立即回实验室完成一批紧急核酸检测。而那时,他正在医院陪护自己只有6岁的儿子。那一晚,他一直忙到凌晨四点。类似这样的情景,一年多来,吴巍已经记不清自己经历了多少回。“我们就是干这个的,这是我们的职责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有些愧对家人,好在他们都很理解我,支持我。”家人的支持,成了吴巍的主心骨,让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去。

“给物体表面和环境做核酸检测需要对结果进行更细致的判定,我们多一分精细,旅客就多一分安全。”吴巍说。自哈铁疾控所核酸检测实验室投用以来,已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近7万人次,为环境和物体表面、冷链食品外包装核酸检测3000余个点样。

(图片由原勇拍摄)

标签:

推荐阅读

核酸检测师:离病毒最近的人

3月21日23点30分,已经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的哈尔滨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主管技师吴巍走出实验室,他刚刚完...

常被误诊为腰背痛 这个恶性肿瘤需注意

3月是“骨髓瘤关爱月”,23日,记者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几乎不可治愈的血液...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组建环境研究院

记者23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实施方案论证会日前在合...

长春市:6家方舱医院已投入使用

3月23日,长春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35场)。

监测 预警 气象科技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过去50年,气象灾害造成全球200多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3 64万亿美元。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灾难还在继续...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