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2月11日,博雅辑因科学创始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实验室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文报道RNA单碱基编辑技术LEAPER™的升级版本,大幅提升了体外和体内编辑的效率和精准性。
据介绍,LEAPER™(LeveragingendogenousADARforprogrammableeditingofRNA)是指利用特殊设计的arRNA(ADAR-recruitingRNA)招募内源ADAR蛋白(AdenosineDeaminaseActingonRNA),将特定的腺苷转化为肌苷,实现对RNA的高效、精准编辑。
RNA编辑是近年来兴起的基因编辑技术。2019年,魏文胜课题组即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布了新型RNA编辑技术LEAPER1。与以CRISPR为基础的DNA或者RNA编辑技术不同,LEAPER仅需要在细胞中表达特殊设计的RNA(ADAR-recruitingRNA,arRNA)即可招募细胞中内源脱氨酶ADAR,实现靶向目标RNA中腺苷A→肌苷I(鸟苷G)的编辑。由于无需引入外源编辑酶或效应蛋白,避免了由此引起的递送以及相关的免疫原性等问题。
另外,作为RNA精准编辑工具,LEAPER不会引起基因组序列改变,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尽管LEAPER在科研和疾病治疗中具有可观的潜力,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是LEAPER利用的是内源编辑酶,其编辑效率会因此受限;二是具有一定长度的arRNA可能使目标编辑位点邻近的碱基发生脱靶编辑。因此,该技术亟需优化升级。
此次研究发现,通过优化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增强arRNA表达可以显著提升LEAPER系统的编辑效率,表明arRNA在细胞中的丰度对于编辑效率十分重要。然而,线性arRNA在细胞内容易被降解的特点成为了制约因素。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课题组通过设计并运用可招募ADAR的环形RNA(circularARAR-recruitingRNA,circ-arRNA),实现了编辑效率提升。
魏文胜表示,LEAPER2.0版本经过多重设计改造,在体外和体内均大幅提升了编辑效率,同时降低了脱靶效应。LEAPER在科学研究、疾病治疗等方面拥有可观的优势和潜能,将不断提升其效率和精准性,从而拓展其在疗法开发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
“LEAPER™相较于其他基因编辑技术具有独特优势。针对LEAPER™2.0,我们在通过AAV递送的多个临床前研究模型中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数据,实现了其向体内RNA编辑疗法转化的概念验证。”博雅辑因首席执行官魏东博士说。
据介绍,目前其已经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就该技术的进一步转化达成了研究合作,并将继续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加速推进该项技术的转化,以尽早将创新疗法带给中国乃至全球患者。
2021年11月,博雅辑因与北京协和医院睢瑞芳教授团队达成研究合作,基于我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RD)人群的基因变异特征,探索推进体内基因编辑疗法;同月,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达成研究合作,助力公司对体内基因编辑疗法的开发。
标签: 科研人员
2月11日,博雅辑因科学创始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实验室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文报道RN...
2月11日,《科学》期刊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序列工作记忆在猕猴前额叶表征的几何结构》的研究论文。
该校环境学院马军院士团队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赖志平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在膜法水处理技术研...
自2月4日广西百色市出现疫情以来,供电部门全力保供,党员冲锋在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提供全...
2月9日17点55分和19点34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及喀什站先后成功跟踪、接收到陆地探测一号01组A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