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调查显示,每10个脑卒中患者就有1个年轻人,专家提醒,远离“三高”,别让脑卒中找上年轻人。
(资料图片)
科普时报记者陈曦
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一天之内收治了7例脑卒中患者,其中最年轻的两例患者只有23、24岁。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年轻人罹患脑卒中的案例。一个个真实的病例提醒着我们,脑卒中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病”,它的发病人群正在逐渐年轻化,科学预防才能做到远离卒中。
每10个脑卒中患者就有1个中青年
“脑卒中,老百姓俗称为‘中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李新教授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被称为脑梗死或脑栓塞,而出血性脑卒中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脑组织血流的脑动脉突发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发病原因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到血管外,使得脑组织受到损害。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60%—80%。
“传统认知认为,脑卒中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但实际上,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正趋于年轻化,尤其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已成为脑卒中的重点发病人群。”李新介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5.5岁,但平均每10个因脑卒中住院的病人中就有1个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病人。
中青年人多数是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一旦罹患脑卒中,就会出现说话不清楚、半边肢体活动障碍、口角歪斜,更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不管对个人还是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
长期熬夜加班易致年轻人患上脑卒中
李新介绍,中青年群体罹患脑卒中的原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非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心脏疾病、血液成分异常疾病和遗传因素,以及一些其他少见原因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等。
“需要强调的是,可以预防的动脉粥样硬化因素,主要与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长期熬夜加班、进食高热量夜宵等,导致年纪轻轻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代谢异常等疾病。”李新说。
李新团队的前期研究发现,脑卒中发病具有一定的周变化规律,且周变化规律在中青年人群中更为显著。推测产生此规律的可能原因与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或因工作而更多暴露于寒冷或高热环境中,这些均可导致生理学参数诸如血压等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远离脑卒中需管好血压、血糖和血脂
年轻人应该如何预防脑卒中?李新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稳定好血压,规律监测血压。”李新说,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中青年群体也应该提高对自身血压的认知率和控制率。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可被诊断为高血压。18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规律监测血压,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青年,由于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经常存在熬夜、加班、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更应增加测量血压次数,若存在高血压,须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规律口服降压药物,使血压平稳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其次,要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采取地中海饮食结构,以橄榄油为烹调油,多摄食低脂肪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尽量进食优质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鱼肉、豆类和禽肉以及低脂或脱脂牛奶,严格限制红肉和糖类摄入;应做到低盐饮食,建议每日摄盐量不要超过5克。”李新建议。
第三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避免不良情绪及过度劳累。保证每周有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慢跑、跳绳或快步走等,这样能改善脑血管状况,提高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大脑血流量。
第四要稳定血糖、控制血脂。糖尿病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高血糖毒性可直接损害颅内微血管和大血管,所以血糖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应积极监测血糖,若出现血糖增高,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调整,并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远离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年轻的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控制血糖,抑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高血脂不管是高胆固醇还是高甘油三酯都容易诱发脑卒中。高血脂早期若数值稍微偏高但不伴有其他疾病,可以先进行为期3—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理,如低脂饮食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肥胖人群应积极减重。如果经过调整数值仍旧持续升高,则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调查显示,每10个脑卒...
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银屑病日”。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1 25亿人、我国有近700万人遭受银屑病的...
为更节能量子材料研发奠定基础科技日报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刘霞)据《自然·材料》杂志10月封面文章,...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7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一项关于大脑可塑性和视觉感知的研究发现,儿时接受过切除一...
本版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深瞳工作室出品】采写:本报驻德国记者李山策划:何屹房琳琳中欧电池产业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