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世界动态:李航:热爱做科普的“极光少年”

  • 2022-09-05 15:59:23 来源:科普时报

李航在南极内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曾作为中国南极考察队员的“90后”李航,是一位科普达人,他写的《在南极的500天》出版后,就成为圈里的“极光少年”。如今,李航捧着刚刚出版的《你好,中山站》,轻轻地对着尚未足月的儿子说:“你好,小西瓜,你的第一本科普读物来了,这是爸爸写的呦。”

你好,中山站

《你好,中山站》的“主人翁”是中国南极中山站。建于1989年的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南极科考大枢纽”。它距离北京大约12553公里,极少有人可以抵达。

李航,曾在南极工作近700天,仅在中山站的时长就有500多天。他主要负责我国北斗卫星南极地面观测站的运行与维护,后来还参与了“雪鹰601”极地航空遥感等项目。

其间,李航在中山站看到了考察队员在极端环境下无怨无悔地奋力拼搏,看到了远离人类文明的各国考察站之间的真诚互助,看到了“耀武扬威”的帝企鹅、经常迷路的阿德利企鹅、不时跳跃出水面的虎鲸、刚刚降生还没睁开眼睛的海豹,还看到了漫天飞舞的极光……这些,都被写进了《在南极的500天》这本书里。

《在南极的500天》意外“火了”之后,很多人“顺着网线”找过来,李航由此感受到公众对南极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尤其是很多青少年对极地更是充满热忱。此时,李航也即将升级做父亲,“想给自己孩子以及更多小孩子写一本可以看懂的南极科普图书。”于是,科普漫画图书《你好,中山站》诞生了,和崔祥斌、张晗所著《雪龙号出发了》以及徐小龙所著《这里是北极》组成了“中国大科考系列绘本”。相比《在南极的500天》以文字为主,新书则是以漫画为主,“更直观、更科普,希望能给小朋友幼小的心灵种下探索南极的种子。”

你好,南极光

中山站只有两个“季节”——极昼的夏天和极夜的冬天。所谓夏天,气温经常在零度以下;而冬天就更是低温严寒。长达半年的漫漫极夜,天地间漆黑一片,非常考验人的心理和意志。但这黑幕上有大自然的极致馈赠——美到令人窒息的极光。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山站在极光观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李航介绍,当宇宙中大量的高能粒子闯入地球的大气层,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和高层大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碰撞,反应后产生的能量最后以光的形式释放,最终形成人们在地面肉眼所见的极光。由于参与反应的大气粒子种类不同,发生反应时的高度各异,最终极光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

驻守在南极中山站期间,由于工作需要,加上他本人对极光的痴迷,李航经常独自跋涉在夜色中的雪地里,顶着狂风,如饥似渴地抓住每次拍摄极光的机会。在他的镜头里,极光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和颜色——有的像鲸,有的像如意,有的像彩带;有的是绿色,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粉色……“当我跋涉在广袤无垠的冰原上,或者站在深邃绚烂的星空和极光下,自然的力量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完全没有招架的能力。”李航说。

面对无比绚烂却又转瞬即逝的极光,李航拍摄了10万多张照片,努力用相机“留住”它们。中山站脸谱油罐、极光观测栋、中山石,都留下了李航拍摄的足迹,也和极光一起“入镜”,讲述着那一刻的天地。

热爱,不仅可抵漫长极夜,还会带来惊喜——李航拍摄的极光照片登上了《自然》和《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天文》,也被很多媒体大量转载。他利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轨图,还曾被美国宇航局采用,并在英国伦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展出。

你好,李老师

随着《在南极的500天》的出版和极光照片的“破圈”,李航逐渐积累了知名度。“很多网友在各平台留言,问我南极的各种事情,还都特别客气叫我‘李老师’。”

2016年,在母校武汉大学作讲座,讲解极地考察科普知识,算是“正式出道”,李航开始走上了做科普的道路。此后,他在北京、上海、天津、厦门等城市多次参加极地科普知识的讲座,甚至曾受邀前往芬兰参加极地旅游与科普活动,还作为青年代表在CCTV《开讲啦》栏目讲解南极科考知识……

“一方面,当我到过绝大多数人到不了的地方,体验过了绝大多数人不曾体验的经历,自然而然就有了分享的欲望。另一方面,恰逢国家对极地科考事业的重视,以及社会公众对包括极地、全球气候变化等越来越关注,给予了我表达自己经历和体验的机会。”李航一直很感恩自己有机会抵达南极。

“一次次地从大家关注的眼神里,看到了兴奋与好奇,这种互动对我来说拥有非常神奇的力量。”因此,虽然学业和工作都很繁忙,但李航一直坚持见缝插针地写书、做PPT、剪视频,线上、线下坚持做科普。

在李航看来,做科普是自己和读者的“双向奔赴”。

标签: 睁开眼睛

推荐阅读

世界动态:李航:热爱做科普的“极光少年”

李航在南极内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曾作为中国南极考察队员的“90后”李航,是一位科普达人,他写的《...

环球热议:从大自然中汲取科研灵感

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皮埃尔—吉勒·热纳曾发来对中国青少年的寄语,寄语中他写道:“善于做精细工作...

热消息:总感觉自己有病?你可能患上了“网络疑病症”

小豆的双手拇指不受控制地抖动了一周,她忧心忡忡地在网上查询了各种可能的病因。在得到“帕金森”“甲...

全球热推荐: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召开,“云导赏”“云推介”同步上线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9月4日,在孩子们合唱的一首《爱的自然》中,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在京拉开序幕,主...

世界讯息:三秋防病正当时

秋天气候多变,秋风送爽也送病。在这个“多事之秋”,人们需要加强自我保健,根据三秋气候的不同,防范...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