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1年,一场“元宇宙”热潮席卷世界,让这一概念成为未来科技的代名词之一。然而,元宇宙究竟是什么?不妨来看看这一词语的创始人、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森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雪崩》中是怎样描述的:“这条大街与真实世界唯一的差别就是,它并不是真正存在。它只是一份电脑绘图协议,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某个地方……更确切地说,它们不过是一些软件,通过遍及全球的光纤网络供大众使用。”
这段话体现出作者对元宇宙的最初设想——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无限接近现实的虚拟空间。《雪崩》之后,我们见证了信息时代的降临: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攻城略地,通信速度从2G飞越到5G,物联网、区块链和NFT(非同质化通证)等概念不断涌现……如今复盘再看,这些技术的许多应用成果,已然超越尼尔·史蒂芬森的最初设想,还再向前迈进。
网络游戏被认为是较为接近元宇宙的一种形式。2021年,一家名为“Roblox”的网络游戏开发商最先对元宇宙概念做了系统性解读,开启了元宇宙的新阶段。Roblox拥有一个游戏平台,能让玩家创造自己的游戏世界并与其他玩家互动,将一部分情感和社交关系寄托于虚拟的游戏世界,可以说部分地“生活”在其中。长期运营网络游戏的经验让Roblox总结出元宇宙的几大特性: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成为元宇宙概念的新标杆。
试图接近元宇宙的不仅有网络游戏,还有社交媒体。2021年10月,美国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更名为Meta,将真实世界的社交网络推演至元宇宙的野心十足,其巨大的影响力也让元宇宙的概念成功出圈,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可社交媒体真的能融入元宇宙吗?或许能。相比于网络游戏,更多人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倾注心血,打造“人设”(就是人物设定,包括姓名、年龄、身高、出生、学习情况等)、记录生活、维持社交关系,甚至开店做生意,似乎只要能搭建出一个较为真实的虚拟环境,巨量的社交媒体用户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国内的社交媒体腾讯QQ开发的新虚拟社区,能让用户在其中创建自我形象,并为这一形象搭配服装、购买虚拟房产、置办家具,打造个人虚拟空间。这个新功能当然也有社交属性,用户可以邀请朋友“到自己家中”或者“出门拜访”。该功能的测试版本还暗示,在个人空间之外还会有更广阔的公共社区。这正是社交媒体布局元宇宙的典型案例。
利用网络技术打造虚拟空间,尽管上述案例都有着元宇宙的一个特点,但无论娱乐还是社交,都只是依附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调剂,想要创造更接近现实的元宇宙,还需要让用户能在其中实现现实生活的一系列重要活动,比如每天都在做的投入、产出,然后获益。这或许有些抽象,但投入人力物力、产出虚拟产品并获益的虚拟内容生产并非罕事。各类虚拟产品早已嵌入我们的生活,这些产品可以是发布在互联网上的文字、视频等泛娱乐、泛知识内容,也可以是数字化的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而在内容生产的下游,通常会有各式商业变现方法,使虚拟内容能产生确实的收益,如果再搭配区块链或NFT技术,以及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可以实现完全基于虚拟产品的经济运转,甚至金融活动。
那么,如果我们将虚拟经济与游戏、社交媒体的虚拟空间相结合,能否打造出真正的元宇宙,恐怕还有许多困难,其中之一是技术困难:如何让置身元宇宙的人,拥有与置身现实世界具有相同的感受?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可对参与者直接施加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并允许其交互观察和操作的虚拟世界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部分感官投射进虚拟空间,但昂贵的设备和较低的舒适度让其难以普及。可以说,目前的技术尚不能提供元宇宙所需的沉浸感。
即便技术问题能够克服,另一个来自伦理方面的困难更难解决:我们真的会允许一个能替代现实生活的虚拟世界出现吗?仅技术壁垒和技术垄断就能给元宇宙投下阴影,遑论《黑客帝国》式的社会形态会给人带来的恐惧。比起可实现的未来,元宇宙更像是对过去诸多技术成果的集成想象,并因此成为技术发展的新理想,正如我们早已踩入“赛博格”社会而不自知,对元宇宙也一样。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网络科普部工程师)
2021年,一场“元宇宙”热潮席卷世界,让这一概念成为未来科技的代名词之一。然而,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科技日报南京7月11日电“盘古之眼”“夸父逐日”“羲和浴日”……这些关于太阳的古老传说,承载着我们对...
试图消除人与机器的差距用于训练模型的数据视频(部分截取)。图片来源:《自然·人类行为》在线版科技...
图片来源:加州理工学院、WellcomeLeap等网站【国际战“疫”行动】科技日报北京7月11日电美国加州理工学...
科技日报北京7月11日电寻找外星人一直让科学家着迷,他们不断研究以寻找方法来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