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月份一波气势如虹的大反弹之后,海外Bigpharma也开始为国内生物科技行业注入“强心剂”。赛诺菲便打响了“抄底”第一枪。
8月4日,信达生物发布公告表示,日前与赛诺菲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公告,赛诺菲将为信达生物输送管线和弹药。
(资料图片)
产品方面,赛诺菲将CEACAM5 ADC药物SAR408701中国临床和商业化工作交由信达生物负责,而信达生物不需要支付首付款,约等于“白拿”。
弹药方面,信达生物将成为CRO,负责赛诺菲非偏向性IL-2 激动剂SAR444245中国临床工作,赚取相应的里(lao)程(wu)碑款。
另外,赛诺菲还将溢价20%的方式入股信达生物。目前,双方已敲定一笔3亿欧元的定增,后续根据合作进展赛诺菲或将追加3亿欧元投资。
在“白拿”产品的同时,又不用为后续融资再发愁,信达生物无疑是此次合作的大赢家。
当然,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赛诺菲之所以如此操作,必然是看好中国生物科技行业的未来。而作为这一赛道的领头羊之一,信达生物则成了押注对象。
Bigpharma开始抄底,对于国内生物科技行业来说显然是莫大的鼓舞。今日,受该消息影响,包括信达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科技公司股价便表现强势。
虽然,未来谁能最终脱颖而出依然有待观察;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医药行业的未来不需要我们过多忧虑。
01
产品“鸡肋”,溢价入股是看点
赛诺菲为了牵手信达生物,可谓诚意满满。
我们知道,大部分创新药企引进创新药,通常需要支付两部分费用:首付款+里程碑。
首付款需要直接支付,不管临床失败与否概不退还;里程碑款则根据临床进展,或者商业化进展分批支付。
基于这一付费模式,对一款产品引进质量的评价,首付款是重要依据。毕竟,首付款是前期实打实需要支付的费用。
而信达生物引进SAR408701不需要支付里程碑款,也就有了“白给”一说。产品推进顺利,支付里程碑款无可厚非;产品失败,最多损失时间成本而已。
不过,赛诺菲也并非慈善家。诚意满满的背后,实则是SAR408701这款产品略显鸡肋。
SAR408701是一款靶向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5(CEACAM5)的ADC,虽然是当之无愧的“first in class”,也已进入临床三期阶段,但效果并不算突出。
根据赛诺菲在2020年ASCO会议上公布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SAR408701针对晚期接非鳞状非小细胞癌CEACAM5高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为20.3%;既往接受过抗PD-1/PD-L1治疗的45例患者,客观缓解率为17.8%。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SAR408701作为晚期肺癌患者的后线疗法,仍具备一定潜力。只要进展顺利,依然是一场双赢的游戏。
至于另一款产品非偏向性IL-2激动剂SAR444245,虽然其是一款first in class药物,但信达生物并不享有商业化权益。
根据双方合作条款,这款产品的研发由信达生物主导,商业化则由赛诺菲负责。但不管怎么说,信达生物负责两款first in class药物的开发都不会吃亏。
不过相比产品的引进,更令人关注的是赛诺菲以20%的溢价入股信达生物这一操作。
02
创新药企市场情绪迎来分水岭?
对于生物科技行业来说,见底的标志之一,或许是大量的biotech被并购。
因为头部药企为了避免周期波动,并购欲望强烈;而当biotech估值进入合理区间的时候,出手会毫不犹豫。
也正因此,在过去一年美股生物科技泡沫破灭之际,市场预判新一轮并购潮正在酝酿。
如今,美国不少大药企已经开启了买买买的步伐。比如,安进今日亿37亿美元并购ChemoCentryx,默沙东也在伺机寻找机会并购Seagen。
虽然国内没有上演并购潮,也有不少创新药企价值依然虚高,但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少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药企,在市值跌至冰点的情况下,投资价值会慢慢凸显。
如今,赛诺菲溢价入股信达生物,某种程度上来说捅破了这一窗户纸。
正如上文所说,面对惨淡的行情,大部分投资者都已经麻木的情况下,赛诺菲与信达生物已敲定一笔3亿欧元的定增,后续根据合作进展或将追加3亿欧元投资。
这一交易某种程度上也给国内生物科技行业注入了一丝信心。
今日(8月5日)开盘,信达生物股价一扫颓势,截至收盘股价大涨8.22%。整个生物科技行业板块表现同样不差,恒生医药ETF便大涨2.81%,A股生物科技ETF更是大涨3.36%。
个股方面,如下图所示,荣昌生物、迪哲医药、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基石药业、再鼎医药等头部创新药企股价纷纷大涨。
对于沉寂已久的创新药板块来说,这样的涨幅略显难得。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生物科技行业就此一扫阴霾迎来分水岭,但外资来国内抄底无疑已经释放了潜在信号:
国内医药行业的未来依然是值得期待的。
03
业绩仍是第一生产力
当然了,众多国内创新药企最终谁能脱颖而出,依然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即便是外资抄底,也仅仅只是一个信号的释放而已。被巨头相中的企业,也不一定就有价值。毕竟,参考海外生物科技行业发展历程,Bigpharma打眼的例子并不罕见。
归根到底,决定一家药企价值的核心,终究只有实打实的业绩。
以信达生物为例,即便抱紧赛诺菲大腿,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原因在于,扛把子产品PD-1在内卷之下,增长困难。
这在业绩层面有所体现。今年第一季度,信达生物PD-1单抗销售额8500万美元,约合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2%;第二季度PD-1单抗销售额7360万元,约合4.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0%。
屋漏偏逢连夜雨,据媒体消息,对信达PD-1商业化功不可没的首席商务官刘敏已辞职。未来,还有多家PD-1排队上市,信达生物能否在国内稳住阵脚有待观察。
而出海方面,信达生物也是遭遇打击。先是今年2月,信达生物PD-1以国内临床数据闯关美国FDA失败,宣告延期。
在超级大单品PD-1承压的情况下,信达生物需要接力棒。当然了,信达生物也在积极寻找这根接力棒,目前已经有7款产品获批,并且积极布局CAR-T、ADC、双抗等多个领域。
对于信达生物来说,只有打造更多成功产品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也将是其它创新药企,需要面对的问题。
后续,海外药企“抄底”国内优质创新药企的故事必然还将发生。尤其是那些能力已被证明,且管线中产品具有极大想象空间的创新药企会受到更多青睐。
而能力尚有待验证,而管线产品又极为同质化的创新药企,则可能在寒冬中不断被抛弃。
未来,两种不同类型的创新药企,必然会走出一条完全相反的路。
赛诺菲之所以如此操作,必然是看好中国生物科技行业的未来。
此前,特斯拉、小鹏都发生过数起类似事故,而且起初车主也都还质疑刹车失灵。
科学家直接用小鼠的原始态胚胎干细胞构建胚胎模型,将其在体外的“机器子宫”中培养8天。
重水能尝出甜味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人类特有,而啮齿类生物没有的甜味受体。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之外,谷歌也在钻研全息传送这一“黑科技”,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