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新研究揭示龟壳可记录放射性污染

  • 2023-08-28 21:14:57 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近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海龟和陆龟的龟壳可储存长达数十年的放射性污染记录。这项研究可能有助长期监测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

2018年10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科莫多国家公园海域,一只海龟在珊瑚丛中休息。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检测生物体中放射性核素的积累有许多难点。例如,树木的年轮是循序生成的,但放射性核素可以在木材中的年轮之间扩散,因此这样产生的时序记录不可靠。为此,研究人员把解决相关挑战的希望放在海龟和陆龟壳上的坚硬鳞甲上——这些鳞甲分层生长,一旦类似指甲的鳞甲材料沉积下来并与其他身体组织分离,它会带上有效的时间戳记,这或许有助记录放射性污染。

为验证这一假设,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从博物馆中选取了4个龟类标本并从鳞甲上取样,这几只龟来自不同地区,都曾在存活时暴露于核物质下。其中两只龟生活的地区在20世纪中期进行过核武器试验,另外两只龟来自核废料污染的地区。研究人员还选取了与核活动无关地区的沙漠龟作为对照样本。

研究人员对龟类鳞甲样本的化学分析显示,上述4只来自核污染场所的龟壳中含有少量放射性核素铀。其中,1955年至1962年生活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附近的一只东部箱龟的鳞甲中留下了铀的标记,这个时间段与当地核废料排放的时间相吻合。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按时间顺序呈现的铀的标记可以用来构建生态系统的放射性污染历史。

研究人员表示,考虑到只需要分析非常少量的壳组织,这项技术或能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用于活的海龟和陆龟,利用龟类长期监测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情况。

标签:

推荐阅读

新研究揭示龟壳可记录放射性污染

近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海龟和陆龟的龟壳

加强侵蚀沟治理 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土地是一种珍贵的土壤资源,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然而,除黄土

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决赛举办

日前,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决赛在北京举办。龙泽园街道

生态环境部:海洋环境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

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了以“加快建设美丽海湾,坚决守护好碧海银滩”为

中国乡土草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我国是草原和草业大国,草地面积近40亿亩,是覆盖国土面积最大的植物。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