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常州大学:多维赋能 唱响“产教融合”协奏曲

  • 2023-08-08 17:04:11 来源:科技日报

盛熠 包海霞 孙嘉隆 科技日报记者 王怡

这个夏天对于常州大学机器人产业学院的2019级本科毕业生王泽垚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毕业前夕,他收到了一份厚重的“毕业礼”:位列“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前列的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管理职位录用函。

“我们注重给学生‘赋能’,既让学生具备如何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又使其能在实战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能够毫无畏惧地直面挑战。”常州大学校长徐守坤说。


【资料图】

多年来,常州大学坚持面向现代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平台,促进产教融合深度发展,逐渐探索出具有常大特色的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跨界课堂”夯实校企合作根基

“我们的定位就是培养企业最需要的一流工程师、设计师,让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该校机器人产业学院院长徐淑玲说,“我们支持学生不仅在课程学习上‘跨界’,也在校内校外、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跨界’。”

2018年,常州大学与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州市政府三方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校企合作共同体”。这是学校多年来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与互动的重要举措。常州大学聚焦立德树人,加强内涵建设,在明晰的育人方向和办学定位的指引下,通过“政校企合作共同体”这一能够实现资源共融共享的组织形式,以“跨界课堂”作为重要抓手,筑牢校企合作根基。

常州大学机器人产业学院按照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重构课程内容,打造与产业链相对接的课程体系,注重“在校教育”。“学院支持我们在全校范围内跨专业选课,我学习过近十个学院的不同课程,收获颇丰,是‘跨界学习’的受益者。”王泽垚说。

同时,常州大学还新建了多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科研与实践的有效对接,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提供质量保障。

2018级学生顾昶在大三时进入常州同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并在那里收获了许多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的知识与心得。顾昶告诉记者,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模式都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最终接到了心仪企业抛来的橄榄枝。

“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要想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至关重要。“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教师选拔机制便成为了“新栽杨柳”。

“我们要求导师不但具备过硬的学术能力,还必须有工程背景或者资深的企业经历,能够理解产业需求组织实施教学。”机器人产业学院副院长储开斌说。

2019年7月,常州大学发布了《关于印发常州大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等五个文件的通知》,通过实施教师分类评价,破除“五唯”职称评聘制度,激活学校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池春水”。同时,常州大学还探索试行了高层次人才“双岗双聘”举措,不唯专利、论文数量论英雄,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项目实操能力和项目指导能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炳伟从一名企业高级工程师成为机器人产业学院的教师。“陈老师的论文成果数量按照以往的招聘标准,难以达到学校要求。但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力引进和培养‘既能进课堂,又能搞技术研发’的知行合一、育训皆能的‘双师型’教师”,储开斌如是说。凭借掌握的技术领域的前沿信息和丰富的实践经历,陈炳伟指导的多个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起重机创意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

由于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快速发展和学生项目的多样性,通常吸纳优秀人才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常教学工作的需要,从企业中选择“兼职教师”成为了“双师型”教师的有效补充。

“作为现代产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试验载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践行者,学院聘请了行业企业资深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导师主教实践课程。”徐淑玲说。

如今,该校校内老师、企业高管、各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导师团”,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高校教师的双向流动,切实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供强有力保障。

“项目制”教学模式点燃校企合作激情

“最早是被入学通知书里的一张‘招贤令’吸引,后来经过二次选拔,进入了学院学习。”2019级学生袁祖强这样回忆,今年他即将赴境外留学深造。回想起四年一贯的“项目制学习”,袁祖强表示,“累但是快乐和充实,这是不一样的四年。”

四年本科学习阶段,袁祖强参与过很多企业项目,尤其是对“人类远端操作机器人”项目倾注了最多的心血,其中涉及到的“人机交互”“遥操作”等专业内容就是他最渴望获得的。

在该校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在探讨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智能循迹小车”作业。这台智能小车的制造需要融合机械、电子、自动化及计算机等专业知识,整个项目结题时,机械硬件设计、3D打印、电路安装调试、程序编写等日常教学中极难弄懂的知识,学生已经“内化于心”了。

除了基础项目,该实验室还为学生设置了大量完全来源于企业真实工程场景的“综合项目”。“学院项目遴选的基本标准是既能与智能制造现代产业的时代需求同频共振,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有过‘项目制学习’经历的学生无论是在初创公司工作还是到其他领域都比同龄人表现得更优秀。”储开斌说。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一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多学科融合能力、观察和剖析问题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理论+能力”形成的硬实力和在“协作+沟通”中提升的软实力相互支撑、螺旋式上升,逐步内化为学生的创造竞争力。

学生们边学习,边参加产业项目开发,边寻找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项目,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在产教融合教学生态中,学生们纷纷把创业作为人生选择。尚凌虹就是其中的代表。

2020年进入学院,尚凌虹通过综合项目训练环节,首次接触了“智慧家庭烧烤炉”。在不断打磨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尚凌虹一步步坚定了自己的创业梦想。目前,他的创业项目已经进入天使轮融资阶段。“机器人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我在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实现‘跨界’,综合能力养成和提升加上学院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使我的创业梦想一步步走进现实。”尚凌虹对未来充满信心。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贡献力量,也是学校的办学使命。常州大学将立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能力,立足‘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时代内涵,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立足‘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核心观念,全面融入区域创新发展,强化人才共育、共引和共享,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常大贡献。”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表示。

(受访者供图)

标签:

推荐阅读

常州大学:多维赋能 唱响“产教融合”协奏曲

多年来,常州大学坚持面向现代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搭建校企协同育

中国工业软件供需大会将搭建交流对接平台

日前记者从南京有关部门获悉,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走进农家书屋丨云南泸水:“农家书屋+”模式,激发小书屋大能量

要致富先来学科技,小书屋激发大能量。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大练地村农

贵南高铁贵阳至荔波段开通运营

8月8日6点21分,随着一列高铁动车驶出贵阳北站,贵南高铁贵阳至荔波段

精准指导帮扶 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就业关乎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该如何破题?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