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科协组织不断完善,科普活动有声有色,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近日,记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了解到,近年来该市各级部门与科协基层组织携手,带农民干、领农民干、教会农民干,用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赋予景洪这片热土更多的精彩、更强劲的动力,促进边疆发展,唱响兴边富民主旋律。
(资料图)
用实“一线工作法”,科技拓开富民路
近年来,为壮大村集体和农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让农户有更多的获得感,景洪市整合了原本分散粗放管理、散户经营种植户的土地资源。
在曼倒村,35户村民在州市农业、科协主管部门的引导下,以土地入股方式成立景洪市勐罕镇曼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景洪市各级部门、科协基层组织协力,用种养殖技术为合作社提供支撑。
在建园初期,曼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注重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种植管理中,主动联系景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州、市农业部门和热作所相关专家进果园进行实地生产技术指导。2019年,合作社基地面积达到280亩,并成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
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社积极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勐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曼倒村小组举办柚子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来自西双版纳青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员,到现场开展理论培训,手把手指导大家如何科学有效地给柚子树修枝整形,100多名村民从培训中受益。
2021年1月,西双版纳州科协、景洪市科协邀请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高世德现场实操传授柚子修枝技术,45户柚子种植农户踊跃参加。
几年的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景洪市勐罕镇曼倒种养殖产业实现了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变化,“东试早”柚子种植从前期的280亩扩展到300余亩,2020年柚子产业步入“快车道”,年收入达到80余万元。
用活“典型引路法”,科技服务入农户
在景洪,水果、养殖产业朝气蓬勃。
早年,景讷乡大牲畜养殖协会成立初始,只有10户会员,出栏200头,经济收入60万元。
2021年,景讷乡大牲畜养殖协会会员增加到33户,大牲畜存栏573头,其中能繁母牛231头,出栏327余头,经济收入达420万元。现有牛舍4200平方米,青贮池600平方米。
当地党委、政府和景洪市科协合力,在养殖协会推行简单易学、又能立竿见影的“种养结合”模式:循环使用牛粪,为火龙果施肥,减少面源污染和碳排放,火龙果平均亩产值增加了2000元,农业效益显著提升。
景洪市党委、政府和景洪市科协将成功的技术和经验,通过会员不断辐射到周边群众,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业”的产业格局,将科技“关键变量”逐步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曼龙岗村小组,隶属勐养镇曼纳庄村委会。早年,青枣协会引进了台湾青枣。在科协和种植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不断改良驯化,台湾青枣越来越“服水土”,曼龙岗村成为省内外有名的青枣种植基地,带动曼纳庄村委会种植青枣2538亩,总产量12309吨,会员从最初的73户,发展到现在的156户。
乘着产业发展东风,勐养镇青枣协会辐射带动全镇4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种植青枣,种植面积高达4746亩。2021年,曼纳庄村获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022年,曼纳庄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勐养镇青枣协会撬动发展新活力的背后,是景洪市党委、政府和景洪市科协的强力支撑:送科技下乡,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市场信息,打通产品销路,比如,2021年组织群众销售青枣达5539万元。
近年来,在景洪市科协的支持下,勐养镇昆格中草药种植协会每年为当地农户开展傣药南药科学种植,还免费提供种苗和化肥,示范带动勐养镇昆格村委会100户村民种植傣药南药,面积达150亩。协会还着力推广“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傣药南药种植面积达到450余亩,带动了周边村民456户。2022年,协会负责人岩木被省科协认定为科普示范带头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景洪市通过农技协科普平台推广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带动全市农户1168户,开展培训近300多场次,受训人数达到4万多人次。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科协供图)
标签:
近日,记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了解到,近年来该市各级部
2022年《科学》杂志曾发表论文,称发现云南虫类保存了脊椎动物“特有的
据最新发表在《自然》的论文报道,京都大学科学家团队首次发现了乳腺癌
2023年机械工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论坛27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论坛
这几天,广东省科学院科普小镇迎来了一群学生,各种沉浸式的研学活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