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资料图)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神秘的湿地中会发生哪些有趣故事?拥有美丽“大长腿”的池鹭缘何独爱栖居此岛?爱唱歌的布谷鸟竟是个“鸠占鹊巢”的“强盗”?灰头鹀如何收获属于自己的ID?关于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你了解多少?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生态环境科负责人张勇,带来了题为《邂逅湿地的生命之美》的演讲。
不少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池鹭更喜欢选择在刺槐上筑巢呢?
芦苇沼泽湿地。
面对这一疑问,张勇解释道,这一选择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池鹭筑巢用的小木棍很细,搭建时较为松散,不容易固定,而刺槐的枝条上正好密布着很多尖刺,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第二,刺槐的叶子是奇数羽状复叶,遮光性很好,能够为池鹭起到隐蔽作用。
池鹭选择刺槐作为筑巢树。
每年5月,勤劳的“芦苇守护者”大苇莺会进入一年一度的繁殖期,它们会在芦苇中做窝,并大量捕食芦苇丛中的害虫。然而,不速之客正悄然逼近。懒惰的大杜鹃(就是我们常说的布谷鸟)不想筑巢,便四处寻找大苇莺已建好的巢,并将蛋下在其中。
大苇莺喂养大杜鹃幼鸟。
张勇表示,大杜鹃的这种巢寄生行为是与寄主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也反映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内涵——物种之间既有相互竞争,又有相互依存。正是这种关系,体现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必要性。
鸟类环志是一种根据标记个体,研究鸟类生活史、种群动态,特别是鸟类运动的研究方法。“所谓环志,就是用带有唯一数字编号的环去标记它,作用类似人类的身份证。如果一只鸟在北方被环志后,在南方某地再次遇到它,通过将编号上报到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就能了解它的迁徙路线。”张勇解释道。
2017年,汉石桥湿地开始组织开展环志工作,截至2022年底,共发现环志鸟类97种、9942只次。多年的环志工作,让汉石桥湿地新记录鸟类不断增加,五年间,共增加了36种。
在课程拍摄期间,恰好遇上了一只灰头鹀指名亚种。张勇谈道:“除指名亚种外,灰头鹀还有西北亚种和日本亚种。指名亚种主要在中国东北部黑龙江一带,以及俄罗斯与黑龙江的边界处繁殖,西北亚种主要在内蒙古的西北部、甘肃,以及蒙古国繁殖,而日本亚种则主要在日本岛繁殖。”可见,灰头鹀亚种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造成的,是其对不同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灰头鹀指名亚种。
在环志过程中,张勇介绍道:“灰头鹀的三个亚种我们在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都曾环志过,它们迁徙时都会从北京经过,证明北京是灰头鹀的迁徙通道。从灰头鹀的环志情况来看,北京在这一物种上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
生态位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为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生态位,张勇讲述了汉石桥湿地利用植物生态位进行植被恢复的故事。
“2018年,我们利用植物生态位和种子库的概念,成功将一个长期干涸的鱼池恢复成了荷花池。注水初期,池内生长了大量水绵,人工打捞清除的三个月后,鱼池长满了荷花。”张勇讲述道,“这一过程利用的正是此前在东湖观察植物生态位获得的数据。根据观察结果,将水池深度控制在50~70厘米,荷花就会自己生长出来。当然,这项工作的前提是此处以前就是湿地,有大量的荷花生长,储存了大量的荷花种子。 ”
芦苇与香蒲生长区示意图。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建立基因库。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
张勇表示,汉石桥湿地采取了五项主要措施,以求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一,划分三区,即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核心区域严格限制人员进入,缓冲区只允许进行少量科研工作,而在试验区可以开展部分开发利用的工作,如生态旅游项目。
第二,进行物理隔离。用水道、围栏等,阻隔人们随意进入,降低人类打扰动植物的可能性。
第三,加强安全防护。通过安装200多个监控探头,24小时进行不间断监控。同时,加强保安队伍建设,保障昼夜值守与密集巡逻。
第四,加强监测。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湿地内动植物种类及生活情况,探究鸟类活动规律。
第五,提升水质。通过生态补水,保障水源、拓宽水面、改善水质,为鸟类提供更优质的活动场所。
(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供图)
标签: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北京市顺义区汉
5月1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陆念力不远千里来到山东建筑大学,他此行的目的与一项原创新成果有关。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
近年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企业密切合作,瞄准烟草生产的农机智能设备领域,陆续搭建起一批农业机械装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定向培养“专精特新”技术技能人才,与区域特色产业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