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孟昭志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资料图片)
从踏入煤矿的那一刻起,李正甲就在心里埋下一粒种子:要将煤矿视为创新阵地,经常琢磨,经常研究,用智慧创效、用技能创新、用技巧攻关。这是他的一份坚守,一辈子的执着。
李正甲是山东人,性格朴实、爽快,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北京天地华泰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华泰)榆林高兴庄项目部经理,从事煤矿工作已有30多年。2019年5月,李正甲被评为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2021年,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李正甲。受访者供图
1992年从技校毕业后,李正甲进入煤矿成为一名综采维修电工,一干就是15年。2006年,32岁的他踌躇满志地奔赴内蒙古鄂尔多斯,来到位置偏远、环境荒凉的纳林庙煤矿二号井(以下简称纳二矿),开启新的技术创新之路。
天地华泰纳二矿项目地处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羊市塔乡,初期阶段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宿拥挤,没有办公场所,出行也不方便,连买生活必需品都十分困难。面对这些,李正甲不但没有失去信心,反而将其当成自我磨炼的“试金石”。
在纳二矿,李正甲以解决煤矿开采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大胆创新。
2007年担任纳二矿综采队队长期间,他完成了“大采高工作面采煤机机载照明”“综采工作面三机冷却水回收”两项创新成果,提高了采煤机截割速度和综采工作面工程质量,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
2017年,李正甲组织设计制造了“综采工作面转载机进料口破大块装置”,仅在纳二矿,该装置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约8400万元,产生的安全效益更是无法估量。该专利成果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0年全国煤矿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针对纳二矿原煤块煤率一直在28%左右徘徊的情况,他提出从源头提高块煤、从过程降低损耗、从仓储细化管理的整体方案,使全矿井块煤率提高到48%,每年为企业增加效益约6400万元。
推进安全生产,更是李正甲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着眼点。“只有保障安全,才能提高产量;安全工作都做不好,产量再高也没用。安全工作做不好,也不会有高产量。”每每谈到安全和生产的关系,李正甲都会这样告诫大家。
2011年,为解决副斜井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跑车事故这一难题,他和同事历经近两年时间,查阅大量资料,走访多个厂家,成功研发了无轨胶轮车阻车装置,有效避免了副斜井运输过程中跑车事故发生。“这项成果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目前已在全国多座煤矿推广应用。”李正甲说。
2022年,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宋新庄煤矿溜煤眼漏风、扬尘等问题,李正甲组织研发了一种在线溜煤眼防漏风装置,有效解决了溜煤眼漏风的难题。针对矿井存在的水患,他带领大家不断摸索总结,通过离层水综合防治研究,有效控制了综采工作面水患问题,为周边地区水患治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沿着技术创新之路,李正甲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技校毕业的他,先后取得大专学历、本科学历和硕士学位;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技师、高级技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并先后获得煤炭行业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
研发创新之余,李正甲也非常注重加强青年员工的培训,为培养煤矿技能人才发光发热。
2014年,李正甲和多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大师等共同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该工作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坚持实学、实用、实战、实操的原则,因材施教,签订师徒协议,通过以师带徒‘传帮带’方式,促进一线员工快速成长。”李正甲介绍。
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受访者供图
工作室每年组织机电及安全类培训10余次,培训职工达1000余人次。先后培养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3名、优秀技能人才15名,基层管理人员30余名,1人获“全国十大杰出矿工”荣誉称号,2人获“百名感动中国的矿工”称号,输出整建制班组4个,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20余人,实现了技能人才的“满园春色”。
多年来,在李正甲的主持和带领下,工作室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针对煤矿现场安全生产的小发明、小改造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近30篇、编写专著2部、申请基金项目4项。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维修电工到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是天地华泰的煤矿生产专业化运营为我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使我伴随公司的发展得到培养、锻炼和进步。”李正甲感慨。
标签:
从踏入煤矿的那一刻起,李正甲就在心里埋下一粒种子:要将煤矿视为创新阵地,经常琢磨,经常研究,用智慧创
过国忠 实习生 柳鑫5月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市推出《关于进一步促进上市公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5月5日以来,我国江南大部、华南北部、西南东北部等地出现强降雨,累计最大点雨量江西抚
今年的5月8日是第76个世界红十字日,2023年“5·8人道公益日”5月7日在北京启动。
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8日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