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重庆化垃圾污水为“净水” 垃圾填埋场变生态园

  • 2023-04-28 11:59:29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实习生 雷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头顶蓝天白云,脚下绿草如茵,迎面清风徐徐,很难想象,这片绿地几年前还是一座垃圾山。4月26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的长生桥垃圾填埋场,随着一期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曾经臭气熏天、投诉不断的垃圾填埋场,摇身一变,成了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的城市后花园。

修复后的长生桥垃圾填埋场。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修复填埋库区  “长出”生态绿地520亩

“我们小区离垃圾场有2公里,以前的味道真的让人头疼。特别是夏天,垃圾场里的恶臭味就随风飘到小区,白天晚上都不敢开窗。2018年底政府开始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治,短短几年,就形成这么大一片绿地。”附近居民小高指着远处生机盎然的绿地说。

据了解,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于2003年7月建成投用,建场时为我国西部地区及长江上游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承载重庆中心城区5个区的生活垃圾,高峰时期日处理垃圾约3000吨,关停时已填库容约为1147万立方米,占地面积约824.4亩。其中,填埋库区520亩。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长生桥片区已成为城市扩能升级的重要拓展区,垃圾填埋场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和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2016年,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全面关停,该区域交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局属单位重庆市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进行储备整治。

“为实现填埋场及周边土地再开发再利用,促进土地品质及价值双提升,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重庆市土地储备整治中心总工程师李为科表示,通过土地储备整治,为生态修复提供了路径和资金支持,同时利用生态修复提升周边土地价值,最终实现土地储备整治与生态修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据介绍,2022年底,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新建场内环形步道2.2公里,改造绕场车行便道2.7公里,治理后垃圾渗滤液全部达到向自然水体直接排放标准。通过定期播种花草籽新增绿地520余亩,目前已出现白鹭、麻雀、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栖息。 

化“污水”为“净水” 日处理垃圾浓缩液1000吨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新工艺、新方法,优质高效完成垃圾堆体整形、填埋气体收集处理与利用、垃圾体初期绿化等施工任务。同时,通过在周边配套建设渗滤液处理厂及有毒有害气体处理厂,以打造生态主题公园的形式,全程做到污染影响最小化,改善周边空气、地下水、土壤的质量。

土地整治项目现场负责人苏琦介绍,垃圾填埋场浓缩液处理是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采用“预处理+预浓缩+低温负压MVR+干燥+除臭系统”的处理工艺,实现全量化管理,最大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1000吨。整个工艺流程采用智能化、数据化控制管理,通过项目中控室数据平台随时监控各个模块设备运行状况,根据情况对现场运营人员和设备发出工作指令。

南岸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科副科长李燕辉表示,土地是生态资源的重要空间载体。通过综合整治、区域平衡,可以实现城市空间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造,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既为城市发展创造物质财富奠定了用地基础,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优质生态产品。

标签:

推荐阅读

重庆化垃圾污水为“净水” 垃圾填埋场变生态园

头顶蓝天白云,脚下绿草如茵,迎面清风徐徐,很难想象,这片绿地几年前还是一座垃圾山。4月26日,科技日报

热门:直10首飞20周年:“霹雳火”铁翼飞旋二十载

2003年4月29日,中国首款国产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0型机振翅圆梦——成功首飞,使我国直升机整体研制能力向...

从专用到共享,公交专用道优化改革即将开始 热点在线

全国公交专用道总长度已超过1 8万公里。从专用到共享,背后是什么考量?如何实现更科学、精准、高效的优化

江西发现距今9000余万年的泰坦巨龙化石

记者27日从江西省地质局获悉,2021年6月在赣州市赣县区一工地发现的大型恐龙骨骼化石,日前完成初步清理。

当前消息!科普一下 | 臀部发力走路对身体有益吗?

近日,“臀部发力走路”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关于“臀部发力走路”的科普也铺天盖...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