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焦点速讯:新冠病毒传不动了?专家称目前这些人受影响最大

  • 2023-01-30 11:12: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韦香惠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专家认为,该情况并非病毒本身发生变化,而是与先前大规模人群感染形成免疫屏障有关,短期内病毒传播速度会变慢。后期仍有可能出现高峰,但情况不会像去年年底一样严重。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资料图)

新冠病毒传不动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于25日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呈现逐渐减少趋势。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7日报道,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率所呈现的下降趋势,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解释称,“新冠病毒传播渐渐变弱,并非因为病毒本身有重要变化,而是社会面维持一定低水平传播,巩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感染了,形成了群体免疫,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对此,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29日向中新网介绍,过去两个月大部分地区有80%以上人群感染,从而建立了免疫屏障,短期内病毒传播速度会变慢,感染人数会下降。

资料图:除夕探访医院重症医学科。安源 摄

专家:目前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尚未感染人群

李侗曾进一步表示,未来3到6个月后,感染后获得的免疫保护水平会下降,感染风险会增加,如果病毒继续变异出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变异株,大家再感染风险会增加,出现新的高峰的概率会增加。

“但是不会像去年底的那一次那么严重了。” 李侗曾指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后会获得免疫力,即使再次感染,重症风险也会更低,症状会有所减轻。

病毒学家、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29日向中新网表示,参考德国的情况来看,感染人数会持续在高位,而发病就医人数比以前会有所降低,但数量是波动的。

他认为,目前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尚未感染人群,估计在15%到20%。这和此前整体人群都易感的情况相比,影响程度已有所减少。但鉴于中国人口基数,涉及到的人群规模还是巨大的。

北京市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乔树斌也认为,疫情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呈周期性发展,符合病毒发展规律。“像美国、日本便经历了新冠疫情以来的好几个高峰。”他表示,目前情况下,仍有必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李侗曾建议,感染过的人半年后可再接种加强疫苗获得更好保护,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应该优先通过接种疫苗获得更好的保护。

资料图:医护人员在交流病人病情。安源 摄

中疾控:提升疫情预测与风险研判能力,重点监测变异株

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消息,17日上午,第66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一级响应工作例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强调,新冠疫情流行尚未结束,病毒变异仍存在不确定性,各单位仍须高度重视,特别是春节期间要加强应急值守。

沈洪兵指出,下一步,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心应急响应机制,特别是“乙类乙管”以后的平急转换机制;二是要尽快启动系列专项调查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三是要加强监测工作和监测系统建设,提升疫情预测与风险研判能力,尤其是对病毒变异株的监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卢江也表示,当前的防控工作压力大、责任大,要把应急响应机制工作落实到位,思想不能松懈,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标签:

推荐阅读

焦点速讯:新冠病毒传不动了?专家称目前这些人受影响最大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专家...

天天速看:长假过后上班犯困,全赖睡眠不足?

这两天,记者发现早高峰的地铁上多了很多爱“打瞌睡”的人。每次节假日之后,从“吃喝玩乐睡”一下子切...

当前最新:从热带走出来的人类何以适应寒冷|今日视点

人类是起源于热带的物种。在进化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也都生活在温暖的气候中。已知最古老的人类谱系...

天天热门:一种“短命”的奇异粒子合成

日本、加拿大、奥地利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B》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他...

每日速读!让鲸鱼变得巨大的基因揭示

一般认为,生物的巨大体型会带来癌症概率增加,但根据近期《科学报告》刊登的一项海洋生物学报告,揭示...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