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唐芳
地球存在“表里不一”的特征,处于地球最中心的固态内核,有着和外部圈层不一样的自转周期,这就是地球内核的“差速旋转”现象。
对于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和方向的确定极具挑战性,我国学者最新的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内核长达57年的差速旋转模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宋晓东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研究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2009年左右,地球内核为正向差速旋转,速率快于地球自转,而从2009年之后,内核开始反向差速旋转,速率慢于地球自转。
“我们分析,内核的旋转很可能还存在周期为70年左右的震荡模式。”论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杨翼博士表示,此周期同时存在于地球其他圈层中,比如外核、地幔以及地表,“研究首次揭示,地球可能存在着一个从地心到地表的共振系统,不同圈层很可能存在耦合关系。”
相关成果于2023年1月23日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地震波探测发现
2009年起地球内核“反转”
科学家通过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核的物理特性。记者了解到,研究者利用在同一震源重复发生的天然地震,分析了1964年到2021年间的地震观测数据,追踪地球内核的旋转模式。
通常,同一位置发生的两次地震,在同一地震台站会产生几乎同样的地震波形和到时记录。然而,当某些地震波穿透地球内核时,研究者发现,两次波形和到时有着明显不同。
“这意味着同一采样路径却采样到了不同的内核结构,正是由于内核的旋转使其内部的不均匀结构发生了横向移动。”杨翼博士说。
令人惊讶的是,2009年以来,这种地震信号的时变现象在全球的地震波路径上统一消失了。经过更精确的分析,研究者认为,地球内核的正向差速旋转在2009年就接近停止并开始缓慢地反向。
首次揭示地球不同圈层
70年周期振荡模式
类似的反向旋转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也有出现,研究者认为,这表明内核的旋转很可能存在周期为六七十年左右的震荡模式。
“如果取第一个转折点是1974年,第二个转折点取2009年,对应的半周期为35年,则完整的振荡周期约为70年左右。”宋晓东解释说。
巧合的是,地球不同圈层都存在约70年的周期变化,包括地球自转、地球磁场、海平面和全球地表温度等。
“地球系统从地表到地心不同圈层很可能存在耦合关系。同时,类似的周期可能代表一个共振系统,产生相互放大作用。”宋晓东指出,这对地球系统科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深部圈层的运行机制。
审稿人认为,该研究是有关核幔耦合机制的重要问题,揭示了地核和地表的潜在联系。
标签: 反向旋转
地球存在“表里不一”的特征,处于地球最中心的固态内核,有着和外部圈层不一样的自转周期,这就是地球...
1月23日,正月初二,位于青岛即墨区的金山滑雪场接待大厅内人流熙攘,租雪具的、换装备的、咨询教练的,...
春节一到,大街小巷又响起那熟悉的旋律“一年有365个日出”。但农历癸卯兔年,可不止365个日出。因“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 8万辆和688 7...
春节假期,冷空气并未“休假”,一股寒潮正扑面而来。受其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明显降温天气。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