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生物化工原料90%仍来自玉米等粮食作物,“与民争粮”“与畜争饲”问题突出。与此同时,全国秸秆年产生量8.65亿吨,原料化利用仅约1%,未能充分实现农林废弃物糖化后高值利用。
为积极开辟生物制造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生物基材料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生物基材料是指,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或经由生物制造生产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含碳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尽管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重点产品应用渐广,但目前生物基材料主要还是基于粮食原料。”谈及《行动方案》为何聚焦非粮生物质原料,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强调,我国发展生物基材料,必须树立并贯彻“大食物观”,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将传统意义上“非粮生物质”转换为发展生物基材料的原料,防范化解“与民争粮”“与畜争饲”等矛盾,间接提高我国单位耕地“粮食”产出,为端牢中国饭碗再贡献一份力量。
明确创新、应用、生态培育等一系列发展目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非粮生物质原料利用和应用技术基本成熟,部分非粮生物基产品竞争力与化石基产品相当,高质量、可持续的供给和消费体系初步建立。
“由于绿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生物基材料正逐步成为引领当代世界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又一新主导产业。”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翁云宣说,“《行动计划》立足量大面广非粮生物质,替代粮食发展生物基材料,做强生物化工产业,对实施‘双碳’战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工农业融合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了解到,生物基材料具有部分产品可降解、可回收利用等特性,能广泛应用于下游塑料制品、纺织纤维等领域,但目前我国规模化的产品种类较少,上下游融合发展不足,导致生物基材料下游应用推广难度较大,化石基产品的市场替代仍有待提升。
为此,《行动方案》提出大力促进产业、技术、市场融合。一是积极推进原料预处理技术、发酵技术、生物合成、化学合成工艺及应用技术等集成创新,提高非粮生物基原料转化效率,提升生物基材料产品品质,增强生物基材料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搭建轻工与化工、生物基材料与食品、医疗、包装等上下游协作平台,高效推进生物基材料的验证与推广应用。
针对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的难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与基于传统粮食原料规模化生产生物基材料路线相比,非粮生物基材料在原料预处理、糖化和发酵转化效率、综合成本控制等方面难度更大。国内基于非粮生物质的生产技术正处于攻关爬坡阶段,工业菌种(群)与酶蛋白功能元件制备、非粮生物质标准化采收保存及预处理、非粮生物质高效糖化、非粮生物质糖替代传统粮食发酵转化等关键平台技术正待突破,亟待贯通各关键平台技术并与现有工艺技术进行无缝耦合衔接,实现非粮生物质规模化生产生物基材料的全产业链应用示范。
目前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翁云宣认为,全产业链能否协同发展,决定了生物基材料的成本、性能和应用的可行性,也最终决定了生物基材料低碳减排的绿色属性和生态环境友好性。
标签:
我国生物化工原料90%仍来自玉米等粮食作物,“与民争粮”“与畜争饲”问题突出。与此同时,全国秸秆年产...
日前,“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2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正式揭晓。
1月16日晚8点,世界首台桩梁一体造桥机“共工号”、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等新一批“大国重器”...
为规范社会放流(放生)活动,引导社会公众购买合规来源的水生生物苗种并在指定地点开展放流(放生),...
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天格计划”合作组4所高校研制的4颗卫星载荷于15日成功发射,截至16日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