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我国科学家首次得到快速旋转天体内部流体热不稳定性判据

  • 2022-10-29 22:07:51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推导,首次得到快速旋转椭球形天体内部流体热不稳定性的判据,这一理论不仅可以直接用于理解木星与土星这样显著非球形行星内部的对流动力学,甚至可能被用于研究黑洞吸积盘等极端扁平的旋转流体系统。相关研究成果10月27日在线发表于流体力学期刊《流体物理评论》,并被美国物理学会选为媒体推荐成果。

热对流运动是天体内部普遍存在的动力学现象,对能量传递、物质输运、磁场产生和演化路径起到支配性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热对流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比如我们烧热水,随着水壶底部的加热,热水向上涌,而顶部的冷水向下沉,在这个过程中热量就逐渐从底部传播到整个水体中;再比如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中说“强对流天气”,就是地球大气层中发生剧烈的冷热气团混合的过程。与烧开水类似,天体内部热、外部冷,如果内外的温差过大,就会驱动热对流的发生,这个在流体力学上就叫作“发生热不稳定性”。

天体中热不稳定性是怎样发生的?不同情况下的热对流有怎样不同的特征?这些延续了几十年的经典科学问题,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科学家投入其中。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孔大力指导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文博,运用全局渐进展开的分析手段深入分析了处于旋转自引力平衡的椭球Boussinesq流体中的热不稳定性问题,首次获得了全局热对流线性临界模式和临界参数的解析解,并系统地探讨了非球形形状与对流动力学分岔性质之间的联系。

“研究结果证明,对于像木星这样的快速自转且扁率较大的行星,非球形旋转对流的临界参数与球形近似下的结果相比,会出现大幅度变化。”孔大力研究员表示,“如果严格采用与天体自转相自洽的非球形模型,很多快速自转行星与恒星内部的对流输运效率会与前人的预期相差很大。”他还指出,这一研究成果对天体热演化、磁场发电机动力学等问题的影响将在后续同一系列的学术论文中深入探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不稳定性

推荐阅读

我国科学家首次得到快速旋转天体内部流体热不稳定性判据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推导,首次得到快速旋转椭球形天体内部流体热不稳定性的判据,这...

天天观热点:科普一下丨为什么脑卒中盯上了年轻人?

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研究显示,脑卒中的发病人群正逐渐年轻化,45岁以下的中青年已成为脑卒中...

要闻速递:为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提供“五星级”服务 深圳地铁最大“列车之家”正式投入使用

10月28日,随着享有“东部快线”之称的深圳地铁1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昂鹅车辆段开始发挥深圳地铁最大的...

青岛城阳区:擦亮尚德底色 解锁社区文明“密码”

2020年,城阳区河套街道在小涧东社区创新实施“尚德银行”德治体系试点建设,用“小积分”兑换“大文明...

最新消息:生物安全学术沙龙在合肥举行

10月28日,由生物学杂志社与合肥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清...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