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世界观热点:打造数字化航天科普活动 科技日报社携手社会力量共助数字科普

  • 2022-09-22 18:08:19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一场联动的数字化科普活动,让媒体、专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共同聚力。适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9月21日,科技日报社与腾讯公司联动发起数字化科普活动,为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带来一场奇妙的宇宙探索之旅,在丰富的数字场景中近距离感受中国航天成果。


【资料图】

本次航天知识科普活动,从“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长征火箭”“北斗系统”“风云卫星”等方向展示中国航天重要成果。除此之外,科技日报将推出《宇宙空投计划》专题H5页面;双方还共创航天主题游戏内的虚拟头像框“星河闪耀”,线上观展的用户将可通过连续打卡航天知识获得定制头像框。

细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有青年科技人才的关注与加入,吸引年轻朋友参与也是本次活动发起的初衷。在科技日报社相关负责人看来,本次活动以中国航天成果展示为主题,深入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年轻化视角传递航天正能量,正是鼓舞年轻人勇于追梦,提高社会公众和青年对航天科技的认知程度,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建设队伍当中。

腾讯《和平精英》项目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搭载于流行载体的数字化科普活动展现了载人航天相关的历程。立体化呈现的形式,将激发青年朋友对航天知识兴趣与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青年筑梦太空,航天科普尤为重要。从更远的维度看,随着科普的范围扩大,公众的科学素养将整体提升,这将为增强国家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打下基础。

让青年来一场宇宙探秘

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曾经科学课本里的知识真切出现在“天宫课堂”的直播画面里,让他们过了把科幻瘾。

在2021年12月9日的那次“天宫课堂”上,“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航天员生活和工作场景、太空细胞实验,并开展了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泡腾片入水等太空失重环境的科学实验演示。

在另一场“天地对话”中,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回答了“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参与航天活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一问。他说,中学是基础知识培养和个人兴趣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只要你们睁大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立下报国的志向,心怀梦想、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肩负起‘强国有我’的使命。”

有调查显示,98.3%的受访青少年会关注航天事业。56.8%的受访青少年想投身航天事业,47.2%的受访青少年想当航天员。

实际上,为回应青少年对航天的关注与热情,夯实航天后备人才培养基础,社会各界都在共同努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航天知识,感受中国航天的精神与力量。其中,始终关注科技发展、聚焦科技工作一线的科技日报也一直聚焦青少年科普方向,通过多样化合作,发起各类科普活动。

本次与腾讯的合作,延续了创新推进青年航天科普工作的特色。科技日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吸引青年,活动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历程、北斗系统及风云卫星的科普知识进行展示,以“展示+互动”的形式,吸引年轻群体了解中国航天成果。

腾讯《和平精英》项目组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支持本次科普活动,项目组将长征二号F火箭在场景内进行高拟真还原,通过打破时空限制,让用户能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过程。“青年朋友能以第一视角,与现实世界中的科技成果进行趣味性交互,来一场充满想象力的探秘。”

奇妙联动 多元传播

相对于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航天科普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对航天科普工作的与时俱进提出了要求。

在前述科技日报负责人看来,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航天科普的传播需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应该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扩展航天科普的传播渠道,提高航天科普在青年人群的传播效率。

这意味着航天科普要进一步拉近与青年的距离,要兼具专业性、体系性和趣味性。如何寓教于乐、走近青年朋友?在本次系列数字化联动中,数字化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等元素从一开始就写入策划之中。

前述《和平精英》负责人举例说,他们近期还将上线“太空玫瑰行动”环节,用户通过操作培养仓,可以模拟培育太空玫瑰,体验太空育种的趣味任务。他介绍,该任务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次真实的太空育种实验,兼具操作性和科普性的互动环节,能让用户在趣味交互中建立对太空育种的了解,激发对航天相关成果的兴趣。

实实在在的体验感是航天科普的关键,社会各界都为这份属于青年的身临其境出谋划策。

乘着我国航天事业大发展的东风,全国多地打造公益航天科普展,以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为青少年搭建公益航天科普基地。有专家评论说,科普工作已呈现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市场化运行的新面貌。

科普“不问出身” 合作向未来

聚焦青年,连接当下与未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在跨界合作中创造可能,在更具社会价值的领域——科普中为科普传播提质加速。

有专家援引近期发布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该意见用一个章节阐释“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科协、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各类媒体、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每个公民提出具体要求。在“大科普”的语境下,科普“不问出身”。

就航天科普工作而言,作为科技界的主流媒体代表,科技日报社积极谋划,联动多方丰富航天科普活动。今年春节前,报社推出“闪耀太空年”全媒体活动,全网曝光超1亿,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近6000万,相关科普视频全网播放量达300万。青少年喜欢的“天宫课堂”也有了“配套试题”,报社策划制作的“天宫课堂随堂测”H5答题活动及“天宫课堂提高班”直播活动,曝光量为3128万,观看人数达121.4万人次。

可以说,科普的赛道正向全社会开放,尤其是广大科技企业,这其中,拥有技术积累的互联网平台也在助力科普领域创新上贡献力量,一些互联网产品已广泛触达在青少年群体,并获得认可。

从星辰到大海,从地球到太空,《和平精英》等互联网产品,将数字化科普活动的边界不断拓宽,以优质的用户体验,推动公众感受科学、理解科学。“未来,希望能持续携手各界权威伙伴,在数字场景内持续探索搭建拟真的科普体验,通过趣味的方式激发用户对我国科学成就的热情,树立正向的科学观。”《和平精英》负责人表示。

科普正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和责任。“加强科普能力建设”“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等仍是今后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的重点。

科技日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往传统、静态、单一的科技信息传播,已经难以满足公众的科普信息需求。以本次联动推出的数字化科普活动为例,航天科普传播应结合公众需求,善用新媒体,满足公众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据悉,未来科技日报将继续做大做强科普传播工作,普及航天知识、传播航天精神、弘扬航天文化,不断拉近航天事业与普通公众的距离,营造崇尚科学精神、追求科学真理的社会氛围和创新生态,并为创新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标签: 社会力量 科普活动

推荐阅读

世界观热点:打造数字化航天科普活动 科技日报社携手社会力量共助数字科普

一场联动的数字化科普活动,让媒体、专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共同聚力。适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9...

要闻速递:造林也需“组合投资” 树种多样性可提升森林抵御干旱能力

利用全球70多万个森林样方的树种多样性监测数据,结合森林对干旱抵抗力的遥感观测分析结果,我国科研人...

天天简讯:中关村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成功举办

9月21日,2022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系列精彩活动——中关村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成功举办。

每日热闻!山西省文化旅游康养市场主体专题展开幕

9月21日,山西省文化旅游康养市场主体专题展在运城市解州镇平常街开幕,本次展览是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

全球热消息: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免疫受体蛋白可“双重免疫”抗病

9月21日晚,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柴继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