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中秋节前夕,科技日报记者走入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的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现场,目睹商用车领域数字化“灯塔工厂”的风采。
偌大的车间内,“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生产线上的标签。众多首创技术出现在这里,比如车架全自动纵梁加工生产线和焊装生产线全自动化率达到100%,冲压生产线在国内商用车首次采用伺服压机+数控液压垫,总装生产线采用行业首创的无线非接触式供电技术……
【资料图】
“灯塔工厂”是指规模化应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真实生产场所,其代表着全球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在“灯塔工厂”加持下,今年前七个月,中国重汽问鼎国内重卡企业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双第一”。这并不容易。因为在四年前,其长期徘徊在行业第三的位置上。
谭旭光入主之后,事情发生了改变。
自担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之后,谭旭光便开启了对中国重汽的战略重组,也开启了中国国企改革“先整合后重组”的先河。
很多人还记得谭旭光在任职宣布当天的第一次领导干部大会上,便提出的承诺——“我来中国重汽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用3-5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
战略重组的这四年时间里,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新一届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中国重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之一便是后者从长期的行业第三强势跃升到国内重卡企业销量、市占率的“双第一”。
四年时间发生了什么?谭旭光总结了一句话:“我们在壮士断腕的改革阵痛中突围,在争分夺秒的自主创新中蜕变,在跌宕起伏的行业波动中奋进。”
科技日报记者长期观察中国重汽的发展,发现在四年间,他们实现了“四大跨越”,即创造了历史最好的经营业绩,实现了向中国商用车领军企业的重大跨越;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向高效市场化经营机制的重大跨越;重塑了自主高端重卡“黄河”品牌,实现了向行业一流科技的重大跨越;高标准建设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跨越。
总结起来一句话,改革与创新重塑了中国重汽的新格局。
“曾经的中国重汽,面临的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包袱沉重、四处流血等一系列‘病变’。很多人已经麻木了,认为现在就过得去,没有看到潜在的巨大危机、行业的巨大差距。”
8月30日,谭旭光在中国重汽重组改革创新发展四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这句话发人深省。复盘中国重汽这四年,他认为:回头看去,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改革,在这一轮重型汽车行业“秤砣式”垂直下行中,中国重汽将再次陷入生死存亡的泥潭。
谭旭光说:“坚持无‘畏’而治,以绝不妥协的精神向一切‘残’和‘缺’亮剑。”
在改革之外,谭旭光又一次谈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我们坚持科技至上,搭建全球创新平台,畅通专家晋升通道,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重奖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工作者的激情空前高涨,涌现出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扎根一线的科技先锋,第一次迎来了中国重汽自主创新成果的大爆发。”谭旭光说,“实践证明,靠购买技术生存的企业最终的结果只有‘卖身’一条路;只有靠自己拼命干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翻身’争一流。”
诞生于1930年的中国重汽,走过了92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多次跌宕起伏的破产重整。如今,谭旭光为中国重汽定下了新目标:构建起坚不可摧、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在持续改革中爆发奔腾不息的澎湃动力,打造中国商用车走向世界的最亮丽名片。
四年时间,旧貌换新颜,他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说国企搞不好”的时代之问。
标签: 改革创新
中秋节前夕,科技日报记者走入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的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现场,目睹商...
8月28日,首届“产学研用,创新医药”高峰论坛暨天津市生物医药学科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天津开幕。在大...
“‘科技领军企业+国家创新平台’是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的‘牛鼻子’,传统制造业必须实现三个转型,从低...
桂卫华院士团队与福建麦特新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就铝合金绿色低碳智能制备的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展开合作,...
近日,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深入阳春镇、四面山、下长等县内7个重点镇123个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