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今日关注: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召开:融汇中西打造“海派科普”新名片

  • 2022-08-21 16:08:51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科学家该如何引领科技传播风尚,找准角色定位,助力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并推动构建公众理解支持科技创新的话语体系和文化生态?8月20日,由科技部指导、上海市科委主办的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在世界会客厅举办,这是上海科技节举办三十一周年来首次举办的科技传播会议。来自海内外的诺奖得主、科学家、科普明星和理论学者等,分享开展科技传播的经验与预见,引领科技传播的风尚。

科技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李萌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要持续提高科普工作水平,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凝聚力。一是筑牢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的接驳“码头”,夯实科普工作阵地,在科普资源建设、内容创制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夯实基础。二是激活科技传播的“源头”,深入重视开展理论研究,研究新需求,提炼新问题,找准发力点,探索网络时代科普工作的范式,加大科普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专业化能力,发挥好网络科普力量的作用,为新时代科技传播发展提供新视角。三是勇立科技传播的“潮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促进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特别是让科学家讲故事,讲科学家的故事,大家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科学普及与科技传播事业是开放的事业,有一批致力于对华友好、热心此项事业的外国专家加入进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外国科学家参与到中国的科技传播事业中来,这既是中国的事业,也是世界的事业。要加大科技传播国际合作交流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传播国际影响力。


(相关资料图)

2022上海科技节是《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在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后的首次科技节。除了创新创业的产业发展之外,科学传播也成为同样重要的议题。上海市科委表示,创办科技传播大会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一体两翼”重要论述的有力举措,也是在科创中心建设中搭建传播交流新平台的积极探索。

据悉,国外的科技传播大会由来已久,知名的国际科技传播会议如欧洲公众科技传播会议(PCST)迄今已经举办十五届。国内目前常态化举办的科技传播会议有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中国科技传播论坛等,但迄今为止,国内一直缺乏该领域由政府主导、以科技传播为主题的国际高端会议。

面临数字化、气候变化等全球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开展跨学科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会圆桌会议特别邀请布鲁斯·卢恩斯坦、迪特拉姆·施斐乐两位蜚声国际的科学传播学者做主旨演讲,两位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分享了国际科学传播研究的前沿动态。

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以全息投影的方式虚拟参会。上海科技节组委会供图

在科技传播领域,上海正在不断尝试新手段,拓展新边界。主旨大会现场,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以全息投影的方式虚拟参会并发表演讲。“这颇具难度,不管怎样,这是一个传播沟通的范例。”迈克尔·莱维特带来了一个全新构想:建一座 “虚拟全球实验室”,让身处不同时区、隶属于不同机构的科研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全球多样性优势,尽可能扩大科研成果的全球影响力,从而打造科学合作新范式。

虚拟全球实验室的初步设想是在上海确定一个关键的物理地址,关注的重点无疑是青年科学家。“年轻的科学家必须独立,而非仅围绕资深科学家的想法开展科研。我们希望他们能独立发表研究论文,无须将为其提供指导的资深科学家作为共同作者。”他说。

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也同场参会,大会上多次利用全息投影虚拟参会的技术手段,令他深感好奇。汪品先院士说,“上海是一座具有科学传统的城市,东西方科学与文化在这里交融,创新始终镌刻在这座城市的基因里。”汪品先认为,融汇中西、敢于创新,正是 “海派科普”的应有之义。上海要做排头兵,为建设一座海派科普城市而奋斗。

上海是中国工业科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西学东渐在中国的必经之地。从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到中国科学社落户上海,从青霉素量产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诞生,可以说,在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始终镌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里。上海市副市长刘多认为,上海的科普工作将在搭建社会化平台、突出专业化支撑、坚持国际化视野等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专家学者同台共话新科普新生态。上海科技节组委会供图

构建丰富的科技传播生态,更离不开各类科技传播主体的积极探索。大会上,丁奎岭院士从合成化学科普实践入手,分享对科技传播专业化能力提升的思考。王红阳院士基于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科普实践,探讨科学共同体开展科普的意义与前景,呼吁更多的科学社团加入科技传播工作。科普网红唐骋认为,科技需要用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也应该让专业的人才来做科普,传播科学准确的知识。科普人获得公众的认可会非常有获得感。精彩纷呈的科学家演讲、观点碰撞的圆桌会议、风趣幽默的科普网红大V,让首次举行的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含科量”爆棚。

勇做科技传播的排头兵,打造海派科普科技名片,上海正在通过举办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探索一条新路。

标签: 上海科技

推荐阅读

今日关注: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召开:融汇中西打造“海派科普”新名片

8月20日,由科技部指导、上海市科委主办的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在世界会客厅举办,这是上海科技节举办三...

焦点!单项奖金675万!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8月21日,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名单揭晓。

当前看点!抢跑新技术新产业“赛道”,无锡锡山打造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在8月18日“追光引智慧聚锡山”2022锡山光谷-智能通信与光电技术发展荟智论坛上,无锡锡山经济技术开发...

世界今亮点!掀起新一轮产业招商热潮 广东东莞将举办全球招商大会

8月19日,2022东莞全球招商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东莞市会议大厦召开。东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光滨...

环球信息:星光熠熠科技“红毯秀”拉开2022上海科技节帷幕

17位科技工作者代表,专家院士、科普内容创作者以及在沪外国专家代表亮相科学红毯秀。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