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天天视点!第二次青藏科考,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上下求索

  • 2022-07-21 21:51:58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资料图)

青藏高原缘何成为生物多样性演化中的重要枢纽?在考古与遗传视角下,青藏高原人群有怎样的起源与演化历史?青藏高原隆升与植物多样性进化有怎样的关系……

“以前我们关注演化历史的问题,现实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将来我们重点需要调查的内容。”“科考中,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就是国家需求!”

学科相交融,成果相支撑。7月21日,围绕生态安全屏障与生物多样性科考成果,科技部、中科院在昆明举办第二次青藏科考第三场学术交流活动。

科考队员在西藏班戈县野外工作。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介绍,在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深刻影响了高原和周缘的气候环境与生态系统,对生物的演化产生了强力驱动。古生态古地理古高度不断变化,其植被类型、动物类型,也从热带动植物演化为冰原环境的动植物,并“走出西藏”向全球扩散,成为一个起源中心。

准噶尔盆地1700万年前的动物群,正中为獬豸盘角鹿(郭肖聪复原)。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员通过青藏高原人群起源演化历史,介绍了高原人群的定居模式和适应机制。通过研究,揭示了古人类在19-16万年前已在青藏高原活动;现代智人则至少在4-3万年前踏足高原,并于3600年前在农业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实现了大规模永久定居;在人类定居高原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结构变异、生理钝化调节等在高原生理适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教授杨云锋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驱动二氧化碳排放的机制,介绍了青藏高原等关键区域土壤呼吸的变化幅度及时间动态规律,一系列研究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和了解未来气候情景下土壤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情况。

3400万年前的高山栎化石将其出现时间向前推进了近两千万年。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杨永平重点阐述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生态安全问题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影响。基于二次科考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气候持续“暖湿化”加剧了冻土面积萎缩,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和部分生物栖息地退化。但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有所提升,碳库潜力巨大,自然保护地对于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航介绍了近年来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成果,揭示了青藏高原是研究全球植物多样性演变及现代高山及温带植物区系形成的关键地区。同时,科考从多维度解析青藏高原山地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快速分化和适应性进化创新机制以及全球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挖掘利用、保护青藏高原植物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介绍了喜马拉雅地区现生两栖爬行动物的整体区系演化历史。通过科考,为地质学提供了详细的生物类群的交换、迁移扩散的证据。诸多发现,也进一步重建了喜马拉雅地区现生两栖爬行动物的整体区系演化历史,为“渐进式隆升”假说提供了有力的、独立的生物学证据。

据悉,第二次青藏科考实施以来,广大科学家弘扬优良传统,服务国家战略,围绕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高原生长与演化,系统开展科学考察,注重综合交叉研究,加强协同创新和国际科技合作,努力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展现了青藏科考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图片由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供)

标签: 生态安全

推荐阅读

天天视点!第二次青藏科考,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上下求索

7月21日,围绕生态安全屏障与生物多样性科考成果,科技部、中科院在昆明举办第二次青藏科考第三场学术交...

热讯:青海四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若干措施》

近日,青海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财政厅联合印发《青海省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

全球微速讯:青岛: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进工地

7月21日,由中建集团主办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走进中建八局青岛上合示范区...

热议:四川大邑:数字赋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农业园区实现农田四情监测、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山区实现水质、环境、山洪的实时监测、预警;通过5G...

每日热文:智眼看5G丨5G技术将继续健全升级我国制造业——访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把制造业门类大致归纳成四类,一是终端的集成制造...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