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获评“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2022-04-18 16:19:46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通讯员 李建平 张兵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近日公布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基地名单,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成功入选。这是该馆自2004年成功获评以来,连续近20年稳居此位。中山大学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科普基地体系。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我们是中国首家纯高校属性的国家二级博物馆,由动物、昆虫、植物和化石标本馆组成,历史传承悠久,馆藏门类齐全。馆藏约120万号,最早的标本采集于1808年。我们还是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和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的分库,具有鲜明的华南地区动植物区系特色。”

走进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深厚的历史底蕴扑面而来。植物标本馆始于1916年,还拥有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活体竹种标本园;动物标本馆建于20世纪20年代,有很多来之不易的珍稀馆藏;昆虫标本馆的前身是在亚洲享有盛誉的原岭南大学自然博物采集所昆虫标本馆,在蒲蛰龙院士的带领下,馆藏大量扩充。许多中国近现代动植物学的知名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工作或科研,为中国动植物学科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积极履行科普基地职责,承担科普公共服务功能。“2000年,我们正式对公众开放,由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专业导览讲解。博物馆还举办短期课程、暑期学校、专题研讨会等,服务公众。”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这两年参观人次缩减,但我们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做好科普服务,尤其是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助推‘双减’工作,利用馆藏资源,做好科学知识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除了生物博物馆获评为全国科普基地外,中山大学还依托中山医学院、超算中心、附属口腔医院、眼科中心、天琴中心、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6个校内二级单位,建设了“2022-2026年度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加上广州超级计算科普基地、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科普基地、中山大学医学标本馆、生物博物馆等4个广州市级科普基地,中山大学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科普基地体系。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中山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高等学府,两手都要抓。”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教授表示,“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掘学校科研、教学等优势资源,大力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以上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标签: 中山大学 生物博物馆

推荐阅读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获评“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近日公布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基地名单,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成功入选。这是该馆自...

我国科研团队在沙柳沙障使用寿命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记者18日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沙漠治理学院党晓宏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科学前沿》(植...

美国量子公司联手奔驰,利用量子计算改进电池技术

近日,美国量子公司PsiQuantum与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就量子计算改进电池技术展开合作,并发表...

吉林长春市46户省属重点企业已全部实现复工

4月18日上午,吉林省政府召开本轮疫情防控工作第39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

天琴计划前两个阶段取得超预期成果 在轨运行期间还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

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2022年3月,“天琴一号”卫星再次传来喜讯。它在轨运行期间还获得全球重力场...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