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自然》专访中国科大学者:将工业废气二氧化碳转化为电池燃料

  • 2022-04-15 14:44:44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接受了《自然》杂志的专访,分享了他在二氧化碳催化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自然》杂志为此刊发了亮点专栏。

曾杰教授介绍,十年前学术界和工业界都质疑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的成本问题;近年来,随着催化技术的进步,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技术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

曾杰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制甲酸方向的最新进展。曾杰认为,二氧化碳电还原制甲酸技术得以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产物与电解液的分离提纯,因为这部分成本占了总成本的70%以上。为此,曾杰教授团队通过对催化剂和电催化装置的迭代升级,开发了一种铜合金催化剂和固态电解质反应器,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和水中直接制备纯甲酸水溶液,大大节省了产物分离的成本。

在被问到其个人成长经历时,曾杰提到自己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他的父亲是个勤于思考和动手的人,很好地保护了他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为他种下了科学启蒙的种子。曾杰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了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到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曾杰教授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独立研究。从那时起,他的研究方向就聚焦于二氧化碳催化转曾杰表示,未来其团队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型碳排放企业如水泥厂、火力发电厂等进行合作,扩大二氧化碳制甲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生产规模,以使其能够尽快实现工业应用。

采访中曾杰认为,“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为国内坚持在二氧化碳催化转化领域的研究人员带来了春天。2022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未来学校将依托这个研究院在碳循环技术领域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除了学校层面,在中科院、基金委、科技部,都有针对“双碳”的项目部署,这些项目围绕“双碳”目标,鼓励从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推进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向全面绿色发展转型。

曾杰表示,在回国工作后的这十年间,他最自豪的成就是培养了一批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青年学者。科技的进步既需要创新,又需要传承。曾杰期待他培养的学生在未来会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的研究持续下去,不断向着“碳中和”的目标前进。

(中国科大供图)

标签: 二氧化碳 工业废气

推荐阅读

《自然》专访中国科大学者:将工业废气二氧化碳转化为电池燃料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接受了《自然》杂志的专...

青海德令哈市发生5.4级地震 暂无人员伤亡消息

4月15日9时26分在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北纬38 52度,东经97 33度)发生5 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国家发改委: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每年增速超20%

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

“植物大熊猫”华盖木引种39年后首次开花

近日,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昆明树木园,一株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的珍稀濒危植物华盖木引种39年后...

99年援沪党员姑娘:我在上海为保供搬菜

黄蝶,生于1999年,宁波姑娘,是大润发首批80位援沪员中最小的一个。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