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让钢筋混凝土取之有度

  • 2022-03-25 20:22:36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通讯员 唐瑭

在建筑生产阶段,岩棉吸音板、不锈钢镜面板等建筑耗材的总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是多少;在建筑能耗领域,建筑的热水、照明、电梯、暖通、天然气、光伏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总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又是多少,可以形成多少绿化碳汇模块?

想了解一栋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情况,从东南大学“东禾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2.0版”中可以得到答案。3月25日上午,东南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软件正式上线。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德智在发布会中介绍“东禾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2.0版”,东南大学宣传部供图

《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显示,2005-2019 年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由2005年的22.34亿吨二氧化碳,上升到2019年的49.97亿吨,年均增长5.92%。其中,2019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6%。

今年4月1日起,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将正式生效,《规范》明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

 “但是,此前尚缺乏明确的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报告内容要求及相应的编制导则,相应的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仍处于起步阶段,专用工具少、使用门槛高、覆盖周期短、分析功能弱、数据溯源难等成为了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和难点。”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德智说。

对此,东大副校长、东大智慧建造与运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刚带领该校土木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团队,以新型研发机构江苏东印智慧工程技术研究院为软件研发载体,于2021年8月推出了全国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轻量化的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即“东禾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1.0版”,并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

2021年12月,东南大学与中建集团合作,开启低碳等领域的全面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东禾建筑碳排放系列软件的研发。

“相较于1.0版,此次发布的2.0版除了将碳排放因子库的容量提升一个数量级,还对软件架构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功能进行了重大升级。”李德智表示,二氧化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系统可以细化到根据每根钢筋的重量,每块混凝土的体积,结合相应的碳排放因子,计算出钢筋混凝土的碳排放量。

为了精准计算、让数据有依据,研究团队引入区块链技术,保证碳排放计算分析的真实可靠与不可篡改,并通过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智能合约、精准溯源等功能创新碳排放计算分析的业务流程。

同时,升级版的软件采用准稳态模拟思路计算建筑运行能耗和相应的碳排放,提升计算结果的精细度;引入Web-BIM技术,在网页端进行可视化的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构建BIM模型解析一步到位、结果可循可视的碳排放计算分析新模式,并能自动生成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报告,明晰展示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活动数据及碳排放量。

“软件还推出《民用建筑碳排放计算导则》,精准支撑《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2019 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提供可适应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预测、估算、精算和核算等功能,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差异化碳排放计算分析需求。”

吴刚表示,“东禾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2.0版”的正式上线,将为建筑业全产业链从业人员提供便捷、精准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和分析工具,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标签: 钢筋混凝土

推荐阅读

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让钢筋混凝土取之有度

想了解一栋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情况,从东南大学“东禾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2 0版”中可以得到...

30天内将向国际民航组织递交中英文初步调查报告

民航局应当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国际民航组织递交初步调查报告。调查组将遵照上述国内规章和国际公约的...

四川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合格备份样品捐赠

3月23日,四川省科学器材公司党委、实验室党支部联合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处党支部、四...

“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研讨会——数据传输安全专题会议”在京召开

3月2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主办的“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研...

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井水 中国煤科有哪些“黑科技”?

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地下水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解决矿井水的排量、监测以及高效利用,一直是...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