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造纸废料别乱扔 能制成可降解的吸油泡沫

  • 2022-03-18 22:02:37 来源:科技日报

洪恒飞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大面积的油污覆盖在海面上,成群的海洋生物深陷其中甚至缺氧死亡……随着海上运输业迅速发展,原油和有机溶剂泄漏事故频繁发生,油类污染物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在生物体中逐渐积累,对生态环境与人体造成危害。

针对泄漏事故,目前国际通用的原油吸附泡沫,原料多来自石化资源且不可降解,与绿色环保理念并不契合。开发一种生物质来源且高效的吸油材料,是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陈景研究员和朱锦研究员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颜宁教授团队合作,设计研发了一类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可用于治理海上油污泄漏,还能在温和碱性环境下无害化降解。

替换石油原料 木质素仍有用武之地

在木本植物中,木质素含量占到约25%,是自然界植物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木质素通常作为造纸行业的副产物,被燃烧或直接排放。

“当前的吸油材料大多以泡沫、气凝胶或者多孔膜材料类的多孔材料为主。其中商用聚氨酯泡沫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特别普遍。”陈景介绍,聚氨酯材料由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经过聚加成反应得到,传统聚氨酯材料所用的多元醇来源于石油,而木质素基聚氨酯的多元醇则来源于生物质。

是否可以将普遍被浪费的木质素利用起来,提高聚氨酯材料的环境友好性?2019年下半年,研究团队开始着手研发,希望通过引入木质素,降低聚氨酯材料的成本,并且作为降解位点实现降解。

研究团队首先采用一步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复合的木质素基聚氨酯原油吸附泡沫,用于高效原油回收。其中,碳纳米管起到光热转化材料的作用。

“所谓一步法,就是将制备好的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快速搅拌,倒入模具,无需维持环境条件,一步生成聚氨酯泡沫。这与传统聚氨酯泡沫制备方法一致。”陈景解释说。

常温下原油黏度较高,类似固体,但在较高温度下其黏度会显著降低,有助于提高泡沫吸收速率。通过模拟海洋环境实验,研究团队发现,制备出的木质素聚氨酯泡沫经过一个太阳光照(辐射功率一千瓦特每平方米)后,表面温度可高达90℃,在6分钟内实现自身6倍以上质量的原油回收。

“通过挤压这种泡沫,可将其吸附的油污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陈景表示,美中不足的是,碳纳米管不可降解,还会阻碍泡沫材料的降解速率,需要对此加以完善。

添加特殊功能 新材料适用多种工况

通过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黄庆研究员合作,研究团队替换碳纳米管,将具有可降解性、光热转换能力更佳的MXenes纳米片引入到了泡沫基体中。

据了解,MXenes纳米片能够在热氧环境下降解成对环境无污染的二氧化钛等物质,提高聚氨酯泡沫的环境友好性。

由于某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有毒油相废液,处理人员无法接近,需要能够精准定向进行油污吸附的材料。 基于已有的合作成果,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发,研制出了一种超疏水磁性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

“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引入到泡沫中,能使泡沫整体具有一定的磁性和光热性能,而通过硅烷的表面修饰则使其具有超疏水性。”陈景解释道,超疏水磁性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在太阳光下可以借助光热辅助原油回收,阴雨天能够通过超疏水的表面性质实现常规油水分离,实现24小时作业。

研究团队经过实验发现,在一个太阳光照下,超疏水磁性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表面最高温度能达到66.5℃,吸附约自身5倍质量的原油。利用其磁性,由此制成的吸附剂可以利用磁场进行驱动和回收。

记者了解到,超疏水性的引入,对泡孔孔隙率有一定影响,相比团队最初研制的木质素聚氨酯泡沫,两款泡沫在功能性和吸附量上各有所长。

除了应对海上原油泄漏,木质素聚氨酯泡沫材料还可作为抗菌敷料、过滤材料、保温材料、隔音吸波材料等。目前,研究团队已与企业合作,将木质素聚氨酯泡沫材料率先用于汽车内饰中。

“木质素的大量使用,使得这类泡沫制作成本非常廉价(比商用聚氨酯泡沫成本可以下降30%左右),在环保方面的优势相当突出。下一步,团队将尝试提升这类泡沫材料的吸油速率。”陈景表示,这项研究不仅为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的应用找到出口,也为今后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标签:

推荐阅读

造纸废料别乱扔 能制成可降解的吸油泡沫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陈景研究员和朱锦研究员与加拿大多伦多...

航天云网公司破解“专精特新”密码显成效

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这些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见长的中小企业,作为航天云网工业互联...

自主创新,航天技术赋能民用产品

日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与方太集团在京达成了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合作意向框架协议。

西湖大学揭秘超毒力艰难梭菌如何致病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陶亮团队与施一公团队合作,3月17日在《细胞》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

中国领衔 食管鳞癌无创早筛新血清标志物被发现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刘芝华教授联合美国、日本等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MolecularCancer》上,发表...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