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正文

短视频时代搞科普,不能只靠科研人单打独斗

  • 2022-03-07 05:35:01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今天,你又刷了多久短视频?近日,有政协委员提出,要用新媒体促进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鼓励各领域专家、学者在短视频平台开展科普。也有人大代表建议,鼓励和支持专业人士传播科普知识,加强平台对科普传播的监管。

如今,我国已经有8.8亿短视频用户,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流量池。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短视频,也是因为这里日活量大,但讯息太多、太杂。

有些视频披着科学外衣,动辄“研究披露”“数据表明”,实际上是以科学之名,行卖货之实。有些账号,看似权威专业,但只是把别人的内容东拼西凑,还曲解夸张,误导受众。

当然,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在接纳和拥抱“科普博主”的身份。毕竟,哪里有流量,科普工作者就该在哪里开疆拓土。要传播好声音,就得用好喇叭。

不过,这些科普人员大多是“为爱发电”,没团队,没投资,有时还要担心被前辈或同行误会为“不务正业”。短视频追求“短平快”的特点,也和严谨的科研内容天然存在矛盾。要在短视频这一科研人员不熟悉的领域,靠科普产生爆款,其实很是需要花心思去研究和尝试。

因此,用好短视频做科普,还需多方出力。

如代表委员所说,我们应该有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平台上露脸,为他们拥抱短视频平台破除障碍;平台也要对相关内容在流量上进行倾斜,把优质科普内容积极推送给潜在受众。平台本身,也得对所谓的科普博主设立准入门槛,对知识类账号加强形式审查的同时,对内容有所评估和把握。

相关部门还可以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科普机构和短视频平台达成合作,让专业“智囊团”为科普内容进行把关。其实,做科普,也未必一定要科研人员亲自上阵,还可尝试“撮合”科研团队和专业短视频团队,取长补短,在短视频阵地上,扬起科学的旗帜。

标签: 单打独斗

推荐阅读

两会科技热搜 | 加计扣除

让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尽早落到企业、惠及个人,更好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宋鑫委员:大力推动节能工作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提出,要大力推动节能工作...

秦飞代表:建议为企业科技人才设立国家杰出青年工程技术基金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秦飞建议设立国家杰出青年工程技术基金...

六块了!中国队金牌打了个包

有人说,还没来得及点赞,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队的金牌数就又增加了。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