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德锋 薛城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24日,北京冬奥村里的外国运动员已离村,服务他们的志愿者也都收拾心情,开启了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换工作。
“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这是北京冬奥村语言服务团队的信条,由青年志愿者组成的这支团队,下足“绣花针”功夫,切实为北京冬奥村各业务领域提供精准、专业、权威、优质的语言服务保障,努力打造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的“金名片”。
北京冬奥村语言服务团队从成立伊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把初心落在行动上。高水平的语言服务是高质量办赛的基础,北京奥运村语言服务团队始终坚持“工匠”精神,“一个字词也不能含糊、一个标点也不能疏漏、一个格式也不能出错”,为北京冬奥村语言文化输出保驾护航。
语言服务团队本着“着眼大局抓细节”的工作理念,走好翻译“三部曲”:第一步,采取“1 对 1”对接各业务领域具体需求,宏观上把握翻译站位与方向;第二步,落实文本翻译任务,译者依据“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字斟句酌,力求原文和译文的高度契合;第三步,集体审核校对,针对“存疑”问题(如争议术语或创新词汇),经团队研讨、语料库检索和专家终审确认,做到“选词有依据,参考有出处”,保证奥运会语言输出的精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在翻译文本审核程序上,翻译团队采取“背靠背”审核,“面对面”校对的工作流程,保证一稿多审,层层把关,既要把脉语言文字的准确性与得体性,又要保证文本格式(如字体、字号、标点等)的统一性和正确性;既要做到电子文本无差错纰漏,又要对制作成品(如场馆标识、景观、视频字幕等)进行复核,力保奥运村任何区域角落的文字标识或文化宣传“零瑕疵”,为运动员提供最佳的奥运村文化体验。
冬奥村(冬残奥村)作为非竞赛场馆,不仅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优质的餐饮、住宿和后勤保障等服务,同时还是运动员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北京奥运村语言服务团队坚持以创新引领服务,提质增效。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利用“互联网+”和 5G技术实现远程同传和机器翻译,推动语言服务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把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贯穿工作全过程;同时,以服务对象为着力点,精准对接北京奥运村各运行团队,促进运动员、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北京冬奥组委内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推出“稳信心、保安心、促同心”的“三心”服务,向每一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参与者提供优质语言服务体验。
北京冬奥村语言服务既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提供语言服务保障,同时也考虑后奥运时期的语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人才培训,为冬奥培养一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宗旨、投身冬奥志愿服务的专业志愿者和译员,推动“开放办奥”“共享办奥”理念,为全国各地未来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或其他大型活动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注重资料保存,在冬奥筹备、运行期间以及结束后妥善保留志愿者和专业议员的培训材料、笔译材料、参考资料和冬奥术语库,作为冬奥的文化遗产留存,推动冬奥可持续事业,助力北京创造可持续发展新典范,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标签:
“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这是北京冬奥村语言服务团队的信条,由青年志愿者组成...
根据农业农村部有关要求和院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开展夺夏粮丰收专项行动,将组织200人...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全面替代人工,可以在事故和特殊情况下进行特巡,并实施定制性巡检任务,实现了...
2月23日,紫金山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刘韵洁在济南发布了全球首张确定性...
记者日前从厦门市科技局获悉,为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厦门计划建设厦门国际生物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