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馆校“双向奔赴”——聚焦《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十二)

  • 2023-09-09 12:05:56 来源:科普时报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意见》强调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要“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开展实践活动。

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很多科技馆把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作为一以贯之的使命。特别是“双减”政策发布后,对应“请进来”和“走出去”,科技馆以进校园和进场馆的“双进”服务“双减”模式,在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方面,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

“走出去”:学校师生进场馆,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


(资料图片)

科技馆通过丰富的互动式展览展品,模拟再现科学技术实践过程,为青少年营造沉浸式的科学学习情境,使他们在参与、体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直接经验,进而体验科技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好奇心、想象力与探求欲。这已成为校内科学教育的重要拓展和校外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的重要载体。

如中国科技馆“问鼎太空征途”常设展览,青少年可以沉浸在场景中,完成火箭发射任务,模拟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对接,体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增强学习的体验感。

在与展览展品互动之余,学校组织师生进场馆还可以参加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科学表演、科技竞赛等多元化教育实践活动。

针对学校团体,众多科技馆一方面推出票务优惠、绿色通道等便捷措施,另一方面还提供“模块点餐+专项定制”的个性化活动服务。科技馆通过了解来馆学生的年级、人数、参与时间等基本信息,并根据学校的特别需求,协商并定制活动内容,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满足学校师生需求。

“请进来”:科技馆资源进校园,赋能校内科学教育

科技馆资源进校园,对于丰富校内科学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作用。以此需求为导向,科技馆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科技馆资源的核心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了一批涵盖科普展览、科学表演、科技竞赛、科技体验活动等多维度、多元化形式的精品内容,为学校科学教育赋能。

学校可引进科技馆科普展览、科学教育活动资源,弥补科学方向课后服务、兴趣小组和科技节的资源不足问题,丰富校园科学实践内容。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馆结合《“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注重在活动中宣传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精神育人,激发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科学理想。

双向互动:学校与科技馆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近期,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教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馆校合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增效。可见,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同时,学校与科技馆等场馆加强双向互动,深度开展合作,共同促进科学教育发展,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馆校深度合作,一方面建议通过政策引导,试点示范等方式,将中小学生定期到科技馆参观学习纳入课程计划,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生走进科技馆,开展校外科学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鼓励中小学校与科技馆通过签署合作协议、项目协同等方式,主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畅通沟通渠道,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合作机制与模式,提升馆校合作的质量。同时,加强学校教师与科技馆辅导员的合作,开展科技教师培训,探索将联合教研作为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研发新途径,并推进科学教育资源的汇集与共享,形成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从“走出去”“请进来”到双向互动,科技馆与学校的深度合作犹如滋润的雨露,让学生在一次次科学探究实践中,催生心中的科学种子不断萌发,最终开花结果。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副研究馆员)

标签:

推荐阅读

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馆校“双向奔赴”——聚焦《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十二)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

引导孩子成长,家长需“三思”

新学年刚刚开学,新一轮的“鸡娃”又拉开序幕。很多家长渴望迅速减轻暑

对手到底是谁

这是C城作为以机器人为主的“无人城”试点前,乔铁的最后一次围棋比赛

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在高山上发现陨石坑

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在高山上发现陨石坑,这一成果近日发表在英文学术期刊

“打卡”数字经济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为生活添彩

新华社石家庄9月7日电(记者冯维健)智能遮阳系统、智慧门窗、全自动晾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