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今天(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更直观了解这些工作成果,今天,我们选择通过国产高分卫星的“眼睛”,从40万米高空来观察中国。
我国国际湿地城市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美景背后,是近十年来,我国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现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际湿地城市13个、居世界第一。我国出台了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28个省区市制定了省级湿地保护法规。截至目前,我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以占全球4%的湿地,承载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的主要需求。目前,我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2200多个,同时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
200余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
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300千克以上的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实现了16米分辨率卫星数据1天全球覆盖,光学2米分辨率数据全球1天重访,1米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对全球任意地区重访时间为5小时。在国家航天局去年开通的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可以方便地查询使用近十年我国的遥感数据。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邢进表示,“这个是我们遥感影像一个巨大的优势,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可以根据遥感影像来监测是不是按照规划去建设的,工程部门可以监督工程质量。”
我国遥感应用已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草等重点行业已经实现由示范应用转入主体业务服务。同时,在发生紧急灾情的情况时,遥感卫星还可以快速成像,去观察受灾地点情况。
“当灾害发生的时候,我们紧急对它安排遥感成像,这个就是高分一号的、这是珠海一号的、这是吉林一号的。”邢进说道。
近年来,我国遥感卫星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过去十年,在遥感卫星技术自主化方面,我国从数量、质量上均迈入了世界卫星对地观测的先进行列。
标签:
今天(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
科技日报记者唐芳 4月21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臧铁伟介绍,十四届全...
每年的4月22日,成为全世界专为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而设立的节日。至今,世界地球日活动已经持续了54年。...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4月20日,中国小微湿地创新联盟成立。其将作为全国小微湿地保护利用的共建合作交流平...
未来手术可由机器人执行。图为拥有9个屏幕的机器人外科医生。视觉中国供图◎本报记者张佳欣20年前,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