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然身处一个像是被科幻所演绎、大大迥异于以往的时代。一切都变得如此之快,以致我们很难用诸如智能社会、信息时代之类的宽略语词来概括了。
特别是,ChatGPT(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划时代的应用及其产生的爆发性效应,将人工智能(AI)领域的发展和竞争加速推入了新阶段,甚而引发了国际科技巨头的“军备竞赛”,诸多相关问题也被提了出来。
【资料图】
让我们将视线转向中国。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服务提供者禁止非法披露个人信息,不得根据用户输入信息和使用情况进行画像。
征求意见稿所提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AI),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它具有很强的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和高效的文本生成能力,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更快速准确地回答复杂的问题。总之,过去认为只能做好判别性工作的AI,眼下正在跨越一个分界点:从“判别式领域”迈入“生成式领域”。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新的交互革命开始,AI新纪元来临。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最直观的应用场景或许就是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聊天交流,以及由此衍生的客服及专业咨询。在成为历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的同时,这类新型工具也引发了人们的伦理焦虑。上月底,意大利因一起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而宣布在其境内禁用ChatGPT;包括业界领袖埃隆·马斯克在内的上千名人工智能专家和行业高管签署了一份公开信,呼吁立即停止训练智能水平可与人类竞争的AI系统,称它们可能对社会和人类构成深远风险。
《纽约时报》最近载文指出,AI浪潮席卷硅谷,立法者却困于不懂技术。目前还没有任何法案被提出来,用以保护个人或抑制AI在潜在危险方面的发展。近年来针对限制脸部识别等AI应用的立法,在国会中未能获得成功。而美国国会中唯一拥有AI硕士学位的议员杰伊·奥伯诺尔特抱怨说:“在实施监管前,需要先就AI的危险是什么达成一致,而这需要对该技术有深刻的理解。你会惊讶于我花了多少时间向同僚们解释,AI的主要危险不会来自眼睛里冒着红色激光的邪恶机器人。”
因推出ChatGPT而闻名的硅谷初创公司OpenAl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这名字瞧着就很科幻),今年1月拜访了数位国会议员,当面展示了全新的AI模型GPT-4。它可以完成撰写论文、解决复杂的编程问题等任务,令议员们大开眼界。奥特曼同时表示支持监管,声称GPT-4将比过往的AI模型有着更强大的安全控制机制。
其后在谈到Al的潜在风险时,奥特曼提出,还是需要保持谨慎,整个社会应在短期内抓紧弄清楚如何应对AI带来的变化,要在代价还不会很大的时候试错。他说,现在他特别担心那些模型可能会被用于虚假信息宣传——现在它们写代码越来越熟练,很可能被用来开展网络攻击。他提议全球主要国家应该一起制定一份文件,来规范关于Al的应用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对于危险的领域应该永不触及。这样就能让语言模型开发者有个参照标准。
事实上,一家专注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非营利机构对齐研究中心(ARC),已于2021年在美国加州湾区成立。作为第三方评估者,ARC主要与领先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评估他们研发的最先进的机器学习模型是否具备潜在的危险能力。从大的方面看,是否会偏离人类设定的目标自主行动,造成严重的后果,譬如操纵股票价格、设计合成DNA等。这都是通过具体的行动来介入新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问题。不过,据估算,目前全世界全职从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技术人员只有300名左右,且很难找到“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则在今年2月发布了《推进AI问责制:围绕可信赖AI生命周期的治理和管理风险》报告,介绍了如何整合风险管理框架和AI系统生命周期,探索了有助于实施“基于价值观的可信赖AI原则”的流程和技术属性,确定了围绕AI系统生命周期定义、评估、处理和管理风险的工具和机制。
该报告所涉AI系统的背景,包括其社会经济、物理环境及其对人类和地球的潜在影响。确保AI问责制的一个步骤,是要把AI伦理原则和特定的过程和技术特征联系起来。AI风险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评估,一个是基于价值观的AI原则层面的风险,另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风险。确保AI问责制需要将AI原则与特定的过程和技术属性一一对应起来。
生成式AI如何看待当下人们的忧虑呢?它对关涉它的一个提问——“对于那些已经或即将被你取代工作的人,你有什么建议?”——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对于那些工作可能受到自动化影响的人,我的建议是专注于发展难以自动化的技能,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适应能力。此外,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并学习可以补充自动化的新技能也很有价值。重要的是要对新机会保持开放态度且愿意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因为自动化也有可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看起来措辞讲究、逻辑严密、无懈可击,似乎还闪现了些许“人性的光辉”。不知读者诸君意下如何?
标签: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然身处一个像是被科幻所演绎、大大迥异于以往的时代。一切都变得如此之快,以致我们...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4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第41个“爱鸟周”启动仪式上获悉,《北京观鸟地图》正式对外发...
新华社记者白玛央措顾玲陈杰记者从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获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重大仪器专...
碳捕获系统示意图视觉中国供图近日,随着对讲机传来“启动”的指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海油恩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