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1月9日,中国气象局对外发布的《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观测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为417.0±0.2 ppm、甲烷的浓度为1965±0.6 ppb,氧化亚氮的浓度为335.1±0.1 ppb,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
“这是中国气象局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服务产品,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1年WMO温室气体公报》相辅相成。”中国气象局科学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介绍说,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气象局在WMO组织框架下协调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高精度观测,陆续建成由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和6个区域大气本底站组成的大气本底观测站网,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管控的7大类30余种温室气体全面观测,并形成了观测-运行监控-维护标校-质量控制-应用分析等一体化温室气体本底观测业务体系。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联网监测分析是历次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报告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等的数据来源和科学基础。
2022年10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1年全球温室气体公报》称,2021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约2.5 ppm),高于过去十年平均增幅(2.46 ppm)。
此外,从2016年起,我国发射3颗二氧化碳在轨卫星;2018年开始开展机载温室气体在线观测和平流层温室气体原位观测试验;2021年,中国气象局组建了包含4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台站和16个省级气象观测站在内的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2022年,气象部门积极建设计量标准统一、观测数据可比的温室气体观测站。截至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
张兴赢称,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科技支撑部门,中国气象局在温室气体监测、评估、计量标准、碳源汇核验等领域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和重要作用。未来,中国气象局将形成覆盖我国16个气候关键区并辐射全球主要纬度带的全要素温室气体本底观测骨干网,不断提升国家级和省级温室气体观测数据质量,进一步支撑碳源汇同化反演监测核校业务,为顺利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科学监测支撑。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1月9日,中国气象局对外发布的《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瓦里关国...
科普时报实习记者李诏宇“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年前的大诗人屈原在名作《天...
洪恒飞吴雅兰本报记者江耘【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氮肥是农田的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但好比人的肠胃功能...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盖伦)《美国科学院院刊》曾刊文指出,地球气候系统存在15个潜在临界要素,如亚马孙...
科技日报北京1月8日电(记者张佳星)“人基因组中有8%的‘化石’序列整合自古病毒基因的,我们首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