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快速改善症状、减少转重率,中医药这样帮助感染者康复

  • 2022-12-23 11:04:18 来源:科技日报

法伊莎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中医药在防疫和治病方面历史悠久。在抗疫过程中,中医药不仅在快速改善症状和减少转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在预防、康复乃至心理调适等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那么,疫情当下,具体应该如何运用中医药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保驾护航呢?12月21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牛军强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金海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关资料图)

如果感染,如何对症服用中成药?

王金海介绍,目前市面上推荐的治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中成药种类繁多。就目前兰州地区的感染者而言,部分症状比较重的患者,在中医辨证方面表现为外寒里热的特征,即外在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肌肉酸痛,在里表现为咽痛,咽干,口渴等。这种情况需要中医专科医生开具汤药服用。

对于一些症状轻微的比如出现发热、热势不高、微微恶寒、咽喉不适等的患者,可以选择荆防败毒颗粒,益气解表,散风祛湿,适合于体质较弱的患者。

用什么方法能缓解全身疼痛、睡眠不佳等症状?

王金海介绍,这类症状是外感寒邪的一种典型的临床表现。对于这种情况只需辛温发汗,通过发汗的方法使外邪随汗而去,腠理开,经脉通,症状就会消失。目前市面没有相关的成药可选购,需中医师开具汤药煎服为宜。外治方面可选择太阳经拔罐,刮痧,亦可艾灸风池、肺俞、风门等穴位,使全身微微汗出即可。

在牛军强看来,“痛入骨头缝”的描述十分形象,肌肉酸痛会导致大家饮食、睡眠受到影响,中医认为“寒主痛、主收引”“湿性黏滞”,二者相合则会使病情缠绵。发散风寒、解肌化湿、舒筋止痛是处方常用的方法,一些解热镇痛的西药也可以缓解疼痛。另外,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适度运动以及自我按摩放松都有助于缓解疼痛,常见的膏药和一些舒筋通络的精油类产品等均可以使用。

如何通过食疗来帮助预防和恢复?

牛军强说,根据西北较为干燥的地域气候特点,可以面食为主。大家可以煮食如薏苡仁、山药、冬瓜、莲子、百合、枸杞、粳米、大白菜、银耳等,润肺健脾利湿。对于体弱者,可以用薏苡仁、胡萝卜、鲜百合、生黄芪、橘皮、大枣、生姜等,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及适量佐料,煲汤后食用。

“感染中的患者大多数食欲较差,同时兼有疾病表现。”牛军强说,可以用少许兼具解表和驱寒开胃的食品佐餐,如香菜、苏叶、生姜、陈皮、大白菜、花椒、白萝卜、泡菜等。但如果已经出现热盛壅滞、咽干口燥、咽喉肿痛,生姜、红糖、花椒等热性的食物不建议使用,适宜清淡饮食。康复后患者如果胃口渐开,可以用锅巴、炒米、炒麦芽等逐步培养胃气,但需要注意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

王金海说,感染之后,如果服用发汗解表药,同时需食用小米粥,银耳莲子羹等以助药物发汗。同时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正气,可采用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促进康复。

恢复期需清淡饮食,忌食肥甘厚味等难以消化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避免食复。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增加运动量。

康复后,如何避免“重阳”?

牛军强说,虽然感染过新冠病毒后,体内会产生抗体,但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具有“免疫逃逸”的特点,所以,会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而不同毒株反复感染容易导致免疫耗竭而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阳过”之后,不能放松个人防护的警惕,同时调整好心态,通过多种手段干预来清除第一次的后遗症,促进机体免疫修复,增强正气,避免再次感染。

对此,王金海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工作、学习与休息时间,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规律、均衡饮食。对于体虚、易感冒的人,可适当辅助服用一些具有预防作用的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贞芪扶正颗粒等增强抗病能力。

标签: 这种情况 清淡饮食 过度劳累

推荐阅读

快速改善症状、减少转重率,中医药这样帮助感染者康复

法伊莎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中医药在防疫和治病方面历史悠久。在抗疫过程中,中医药不仅在快速改善症状...

能预防?能退烧?这些“新冠民间偏方”靠谱吗

红糖、生姜、大葱白、大蒜等熬水喝,感染病毒的概率几乎为零?浓盐水、漱口水、白酒漱口,能预防新冠?...

环球速讯:人工耳蜗恢复听力机制阐明

该图展示了从两个不同角度拍摄的X光片,显示了人类和大鼠的人工耳蜗。人的耳蜗电极有22个通道,大鼠则有...

河北柏人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结束 发现大量汉代遗存

新华社记者巩志宏近日,为期4个多月的柏人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结束。考古人员共发现六层堆积,厚度...

天天最新:到底要不要买血氧仪?没买到怎么办?回应来了

近日,很多人询问,到底要不要购买血氧仪?从市场供应情况看,部分电商平台上的指夹血氧仪已经断货。那...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