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全球热闻】融科普理念与实践于一体 ——读《动物与人:郭耕自然保护随笔》

  • 2022-12-21 16:02:37 来源:科普时报


(资料图)

今年初,我曾约郭耕写一篇文章,希望他总结一下自己多年来的科普经验和理念。因为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戴着各种动物的面具向孩子们宣传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的画面,而且我几年前参观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时,曾看到过他将一些科普的理念融入到了各种展项之中,以有形的展示无形地传播着科学知识、生态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等等。我想他的这些经验和做法一定可以给更多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带来启发。

不过说实话,郭耕返回的文章并未达到我的预期,因为他的很多理念和方法没有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实际上这也印证了我一个不成熟的看法,即科普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科普的研究成果大体都发表于专业刊物上,其语言也偏学术性,而科普的实践者很少去看这些研究成果,也很少会专门思考和提炼自己的科普理念,虽然他们的科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果,但并未去刻意发掘产生这些效果背后的原因。郭耕发来的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的想法,或者说这可以作为我对郭耕的初印象。但是,读了《动物与人:郭耕自然保护随笔》之后,让我重新认识了郭耕。

这本书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郭耕的科普理念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科普实践之中,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难解难分之情形。虽然是有关自然保护的随笔,而且时间跨度也很长,但是每一篇随笔都体现了郭耕对“大科普”的思考。之所以这里用“大科普”这个词语,是因为在绝大多数随笔文章中,他并没有刻意地使用“科普”这个词语,而是把科普的理念融入到了一言一行之中,哪怕只是借助出差公干之机而进行的拍鸟、赏鸟行为,郭耕也能把相应的场景描述得绘声绘色,而且在他看来,“如果你学会观鸟,就像获得了一张进入自然剧场的门票,而且是终身免费。”通过他的叙述,能让读者体会到身临其境的妙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这本随笔集中,郭耕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比如,他从中国金鱼讲到红鲫鱼的驯化,再到宋高宗修建鱼池,之后到专人从事养鱼的行当——鱼儿活;讲生物多样性时,他会引用“劝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再比如,讲湿地时,他更是盘点了北京的湿地,还顺带科普了一下“海淀”的由来……这些都足见郭耕日常所下的功夫之深,收集的素材之翔实和丰富。正如郭耕在几篇随笔中所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我想这是他可以如数家珍般地拿出各种数据和典故的“底气”。

同时,通过这样一本数十万字的“巨著”,我们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郭耕的科普和文章始终都在强调感知的重要性,或者说能够培养读者感知美的能力,因为“培养感知在先,获取知识在后,学会在大千世界中感知其生、感知其美。”这实际上也暗合了当前倡导的科普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的理念,因为相较于具体的知识而言,他更希望的是“不是把动物关起来,而是把人类管起来。”进而颂生命之大美,扬天地之大善,崇自然之大德,求众生之大同……

郭耕的科普对象以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为主,他多年来一直活跃在科普一线,用自己的行动向目标受众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倡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郭耕在一篇随笔中这样写道,有知识,有思想,有理念,有信仰,才会有创新,才能以文字感动读者。而《动物与人:郭耕自然保护随笔》就是融知识、思想、理念、信仰于一体的佳作,怎么能不感动人?同时,本书所承载的信息远远超过一篇总结自己科普经验和理念的文章,而且这本书正是郭耕科普经验和理念的总结。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标签: 自然保护 理论与实践 生物多样性

推荐阅读

【全球热闻】融科普理念与实践于一体 ——读《动物与人:郭耕自然保护随笔》

今年初,我曾约郭耕写一篇文章,希望他总结一下自己多年来的科普经验和理念。因为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

全球实时:精准溯源成果惊

11月25日,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上的“硬X射线成像仪”首次成功获得太阳硬X射线图像...

【环球时快讯】张伯礼院士: 奥密克戎仍在变异 应警惕再感染

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少数人仍有可能再次被奥密克戎的变异亚型感染。”12月16日,中...

通讯!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这是11月24日拍摄的白鹤滩水电站坝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这是11月25日拍摄的乌东德水电...

每日观察!“变废为宝”,无人便利店走进乡村

张馨月于洪伟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大学距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古炭河试验示范村建...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