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世界即时:夜晚没有太阳,为何还会有热浪?

  • 2022-08-24 17:51:06 来源:科普时报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资料图片)

连日来,南方多地经历的高温天气不仅白天热,夜晚最低气温也超过35℃。8月20日,重庆沙坪坝22点25分的温度依然“高居”39℃,夜晚没有太阳为什么还会有热浪?这热浪来自哪里?夜间高温有何危害?

两大原因导致夜间高温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的气温称为高温,连续数天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

夜间热浪即夜间温度持续偏高。虽然其出现在夜间,但“武力值”和“破坏值”却不容忽视。其擅长用夜晚的漆黑来迷惑人们,使大家对其掉以轻心,随即释放大量热量。

夜晚没有太阳,为何还会有热浪?

“造成白天和夜间高温的物理机制与陆气相互作用和气象条件有关。”气象专家表示,通常我们认为,日落后气温就会自然降低,但实际白天累积的能量在夜间才开始慢慢释放。白天在大气边界层内积累的热量,可以保存至夜间,所以白天高温可以持续至夜间。

另外,在夜间,因为热岛效应等因素,城市内部持续高温的时间会更长,温度下降缓慢。若是在湿润的气象条件下(俗称“桑拿天”),夜间有云层,像大棚的保暖罩一般盖着,较强的向下长波辐射也能造成夜间温度较高。

夜间热浪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城市化导致蒸发量减少和风力减弱,加强了热岛效应。另一方面,除了减少蒸发和风外,城市的黝黑道路比农村的绿色植物更低的反照率增加了白天的热量储存,并增强了夜间的长波热量释放。

总的来说,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化对夜间热浪的贡献不同。城市的发展程度越高,下垫面铺路越多,渗水能力越差,对应着不透水表面积越大,地表蒸发减少却又吸热增多,最终则不断地使城市热起来。

破坏正常睡眠,夜间高温使全球死亡率增加60%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合作团队通过研究认为,在人为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影响下,白天晚上连续热的复合型极端高温事件将显著增加。到本世纪末,北半球人口暴露于这类事件的频率或比2010年高4至8倍。

这项研究指出,如我们不进行任何减排措施,此类事件将随着全球变暖近乎单调增长,到本世纪末,四分之三的夏季时段都可能变为白天夜间持续热的“全天候”极端高温。

夜间热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最重要一点,在于夜间温度升高会降低人们的降温能力,阻止人体从白天的高温暴露中恢复,从而增加中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一项今年8月发表于《柳叶刀—星球健康》的国际合作研究指出,预计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引发的夜间高温,将使全球死亡率增加60%。这支由中、韩、日、德、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称,到2090年,在东亚的28个城市,“热夜”事件的平均强度将翻一番,温度将从20.4℃增加至39.7℃。过高的温度破坏了正常睡眠模式,从而增加疾病负担。

夜间的热环境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睡眠。而睡眠不足则会导致免疫系统、精神健康受损,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慢性病、炎症等的风险。

此外,夜间高温会增加用电负荷。以往,夏季夜间气温下降,空调等使用率下降,可以出现与白天不同的用电峰、谷。但在“热夜”,人们需要整夜开空调降温,无形中增加了能源消耗。

应对夜间高温,饮食清淡使用透气竹产品

对于夜间热浪,我们能做什么?气象专家称,夜间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很大程度体现在睡眠上。可以采用提前开风扇或空调以降低室温,使用透气的竹制床上用品等。不过,在日夜兼热的情况下,更要注意避免终日待在空调房导致缺氧引起头疼等“空调病”。

饮食上可以清淡些,睡前避免吃大鱼大肉高油食物,因为消化食物的过程也会引起体温升高。

从长远看,如何缓解夜间热浪?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铺路和建筑材料的选取、房屋颜色的选择、楼栋间的间隔和通风等应有所考虑;提高对夜间热浪的关注,让公众对这个“天气刺客”有所认识有所防范。

而要从根本上减少夜间热浪的发生,还需全球共同采取减排措施,减缓气候变暖。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热岛效应 气候变化

推荐阅读

世界即时:夜晚没有太阳,为何还会有热浪?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连日来,南方多地经历的高温天气不仅白天热,夜晚最低气温也超过35℃。8月20日,重庆...

全球快消息!天津大学本科生论文被《科学》刊发—— 新方法能分解“永久性化学品”

本报记者陈曦通讯员刘晓艳科技日报记者8月22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预立作为共同第...

环球百事通!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大脑皮质表面由三角形网格表示。每个顶点(例如,红色点)的表面积是其一环相邻三角形(红色六边形)的...

当前要闻:新型复合树脂制成可回收涡轮机叶片

科技日报北京8月23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风力发电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将风能转化为...

当前视点!使用固态制冷剂的新型环保空调问世

替代致强温室效应的氢氟烃科技日报北京8月23日电(记者张梦然)今夏全球酷热难耐,空调的使用量剧增。但...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