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国很多中小学生都迎来了暑假。需要关注的是,暑期同时也是儿童溺水的高发季。就在前不久,北京的永定河畔,还发生过3名儿童落水的事件。对各位家长而言,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警惕潜伏在身边的危险
(相关资料图)
夏日炎炎,在清凉的水中畅游,对假期中的孩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在这最常见的消暑方式里,却潜伏着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溺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占56%。每年七八月是溺水事件的高发季节。
因此,家长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教会孩子们认识潜伏在身边的危险。对不同年龄孩子来说,危险的水域有所不同:
4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溺水的地方是家里的水缸、浴盆、水桶等,儿童面部浸入5厘米深的水仅2分钟就会窒息。今年6月,杭州一名4岁女孩在浴缸中泡澡、玩耍,在爸爸离开浴室几分钟的时间里,淹溺在浴缸中不省人事。幸亏抢救及时,才挽回一条命。而另一则新闻中的1岁婴幼儿就没这么幸运了,一个人在卫生间玩水时,栽进水桶身亡。
5岁到9岁的孩子,最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是户外的水渠、池塘、小溪。这种地方看起来水不深,家长很容易放任孩子自己玩,岂不知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着暗流、淤泥、杂草、漩涡、尖锐的礁石,还有水库的抽水口会瞬间把人吞没。
9岁以上的孩子最容易溺水的地方是大河、大海。这个年龄的孩子初识水性,胆子也比较大,喜欢呼朋唤友结伴去玩,但通常勇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家长要绷紧安全这根弦,让孩子远离外面的危险水域,家里存水的容器要加盖子。
家长要做到有效监护
家长一定要尽到监护责任,不能让孩子离开成人视线,尤其是低龄孩子。
即使是在正规游泳池,家长也要有效监护。2019年,一个3岁男孩戴着游泳圈在泳池里溺亡。当时孩子脸朝下,看起来脚在动,但其实已经无法翻身,在一旁玩手机的家长甚至没有发现孩子已经溺亡。
还有一个常见误解,认为溺水者会大声呼喊,其实很多溺水是悄无声息发生的。溺水者出于本能会尽量想把口鼻露出水面,根本没时间呼救,加上手脚向下压,看起来像是在踩水、爬梯。此外,只游不动、目光呆滞或头发盖住眼睛,都是异常的表现。
带孩子下水,家长一定要做到有效看护、备齐相关装备、掌握救援技能。此外,还要对孩子进行严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未成年人不能贸然施救
教育孩子做到“三个不”:不在没有家长、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私自到没有救援人员、没有安全措施的水域结伴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身为未成年人,看到有人溺水,不可贸然下水,要大声呼喊、找成年人帮助,或者马上拨打110,还可以找一些树枝、绳索、木板抛向溺水者。手拉手是常见的施救方式,但如果一个人体力不支就会导致接连伤亡。如果是自己落水,务必冷静,采取头顶向后、嘴向上、四肢张开的姿势,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千万不要挣扎,不然更容易下沉。
保护未成年人是父母乃至全社会的责任,一守护、二教育、三宣传,携手为孩子筑起安全的堤坝,减少青少年溺亡悲剧的发生。
(作者系亲子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本周,全国很多中小学生都迎来了暑假。需要关注的是,暑期同时也是儿童溺水的高发季。就在前不久,北京...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指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
对绝大多数大一新生来说,踏入大学校园意味着刚刚站上学术之路的起点。但得益于中学阶段的科技教育,香...
7月14日,历时近20天的嘀嗒出行“首届出行安全知识有奖挑战赛”圆满结束,基于此次挑战赛出炉的《首届出...
科普时报讯(记者陈杰)7月14日记者从中国科技馆获悉,自7月11日起中国科技馆正式恢复线下教育活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