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百事通!长江江豚“福久”产下幼豚“F9C22”

  • 2022-07-08 05:51:14 来源:新华社

时而下潜水底、时而探出水面、时而畅游水中……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长江江豚幼豚“F9C22”正在母亲“福久”的陪伴下嬉戏,母女如影随形、其乐融融。


(资料图片)

6日,中科院水生所通过新华社首次公开“英雄母亲”——“福久”诞下新宝宝的全过程监控视频,这头小江豚的出生是人工繁养长江江豚取得的新成果。

6月29日,江豚妈妈“福久”和小江豚“F9C22”在水中游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17年的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约1012头。多年来,中科院水生所联合国内多家长江江豚研究和保护机构,针对长江江豚人工繁养进行持续探索。

目前,除了新出生的“F9C22”外,还饲养有6头长江江豚,其中3头是在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包括2020年出生的第一头第二代长江江豚“YYC”,这为了解长江江豚的基础生物学和繁殖生理学提供了重要条件。

6月29日,江豚妈妈“福久”和小江豚“F9C22”在水中游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据悉,每年5月至8月是白鱀豚馆长江江豚繁殖的高峰期,去年8月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通过B超对雌性长江江豚“福久”进行了体检,确认其已经怀孕1个多月,长江江豚的妊娠期大约为12个月,因此估算其预产期可能在今年6月中下旬前后。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说,妊娠以来,“福久”食量稳定增长,每天最大进食量可达3-4公斤,为了满足孕豚妊娠期的营养需求,科研人员为“福久”增加了新鲜的饵料鱼,并补充了维生素、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

6月29日,江豚妈妈“福久”和小江豚“F9C22”在水中游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6月27日16时,“福久”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呼吸间隔变短、漂浮等行为,同时训练员发现其生殖裂区域出现有色液体溢出,科研人员随即启动24小时监护,并做好了相应预案。当天19时35分许,幼豚尾鳍娩出,经过约2小时的分娩过程,幼豚于当晚21时35分左右顺利娩出,编号为“F9C22”。

郝玉江说,“F9C22”出生后,“福久”表现出很强的母性,一直积极主动跟随看护,引导“F9C22”深潜水并与之伴游。在“福久”引导下,母女关系逐渐建立起来,“F9C22”于次日4时30分钟左右吃到第一口母乳。经过1周多时间的观察,妈妈“福久”和她的新生宝宝“F9C22”目前均身体健康。

6月29日,江豚妈妈“福久”和小江豚“F9C22”在水中游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据悉,“福久”于2011年从鄱阳湖迁入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目前已有14岁,正值壮年。小江豚出生后的第三天,经科研人员观察确认,此次“福久”生育的“F9C22”是一头雌性小江豚,这为白鱀豚馆的长江江豚人工繁养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

6月29日,江豚妈妈“福久”和小江豚“F9C22”在水中游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通过江豚人工繁养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对于支撑长江江豚的就地、迁地保护至关重要。”中科院水生所鲸类学科组负责人王克雄说,该所一直坚持对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是目前我国从事鲸类保护生物学研究时间最长、学科门类最全、国际合作最为活跃的研究团队。

标签: 长江江豚 副研究员

推荐阅读

百事通!长江江豚“福久”产下幼豚“F9C22”

时而下潜水底、时而探出水面、时而畅游水中……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长江江豚幼豚“F9C...

全球信息: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首次对外开放

7月6日,观众在老虎岭水坝遗址展示馆内参观沙袋覆土回填保护区。当日,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的重要...

全球快看点丨我国将开展四类强对流天气雷达观测试验

福建闽侯雪峰雷达站。图 施凯科普时报讯(记者胡利娟)7月6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2022年至2024年...

环球热资讯!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地役权改革开辟新路径

科普时报讯(宋平杨莹莹记者胡利娟)7月7日,记者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获悉,两年来,该院亚林所围绕钱江...

微动态丨我国沙棘第三阶段育种取得重大进展

科普时报讯(宋平段爱国)中国林科院3个沙棘优良杂交无性系获得国家林木良种审定,这将促进我国沙棘资源...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