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进入夏季后,很多对花粉过敏的人感觉日子好过多了,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的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了。
但有些人的过敏症状却没有好转、还是反复发作,因为他们的过敏与季节无关,而是由紧张、压力等不良情绪所导致的。这些不良情绪会让人出现红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情绪性过敏”。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出现情绪性过敏?有了症状后又该怎么办呢?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皮肤像心理“压力探测器”
新浪微博曾出现过名为“过敏原可以有多离谱”的话题,从各种食物到阳光、水,导致过敏的物质可谓千奇百怪。不过,相比“有形”的致敏物质,情绪却“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情绪性过敏反应会反复出现,让人不胜其扰。
“情绪性过敏是一种心身疾病,和压力、情绪密切相关。由于情绪的剧烈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天津市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陈清刚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皮肤像心理的“压力探测器”,压力陡然增加或反复的情绪波动,都可能引起荨麻疹、皮炎等过敏症状。
情绪性过敏与普通过敏最大的不同就是,过敏症状会随着压力、情绪的变化而改变。当压力、负面情绪得到缓解,过敏症状也会有所减轻。而一旦压力增大,过敏症状可能又会卷土重来。
陈清刚表示,一般来说情绪性过敏是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人体是一个高度精密的统一体,当愤怒、压抑等不良情绪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皮肤中的神经递质(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生长素等)、神经肽就会被大量释放出来,刺激肥大细胞的细胞膜破裂,其中的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介子随之被释放出来,它们不仅会导致人体出现疼痛等症状,也会刺激皮肤出现丘疹、红疹等不良反应。
在心理机制上,情绪性过敏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是外部环境给人心理带来伤害的结果。“致敏的不良情绪,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累积的。例如,若因压力过大导致情绪性过敏,患者很可能承受着升学、就业等多重压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应对、排解单一不良情绪,但当不良情绪叠加或同时袭来,有些人就可能不堪重负。”陈清刚解释道。
情绪性过敏或与体质、性格有关
有机构发布报告指出,全世界有30%至40%的人被过敏困扰,但只有少部分人会发生情绪性过敏。
在生活中多数人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但为什么有些人出现了过敏症状,有些人就没事呢?
“这与人们的体质有关,出现情绪性过敏的人多是过敏体质。”陈清刚解释道,过敏体质即遗传因素是导致过敏的内因。如果本身不是过敏性体质,各种情绪问题只可能会让人产生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等。
陈清刚表示,情绪性过敏或和过敏体质患者性格存在某种关系,过于敏感、内向的人;或者是对于身体过分关注,身体上有点风吹草动就特别紧张的人;性格消极,负面情绪多的人,就特别容易出现情绪性过敏。
“除此之外,患者过往的生活经历也可能诱发情绪性过敏。”陈清刚举例道,比如患者家人曾出现过情绪性过敏,这在患者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一旦患者自己也出现相同情况,就会放大这种担心,从而增大压力。另一方面,很多从小被忽视的人,为寻求自我保护和更多关注,只要出现一点过敏症状,就会无限放大这种过敏反应。
“当过敏症状发生后,患者第一时间还是要去医院变态反应科或者皮肤科就诊,通过各项检查以确定过敏原。如果在远离过敏原、进行抗过敏治疗后,过敏症状依然反复发作,或是过敏治疗超过一周没有任何改善,此时就要考虑可能是情绪性过敏在作祟。”陈清刚提醒道。
“心病”还需“心药”医
仅靠服用抗过敏药物,往往难以治愈情绪性过敏,“心病”还需“心药”医。
“如果某一段时间总是出现各种皮肤不适,可能就是提示你情绪出问题了,需要及时调整。通过改善睡眠、调节心理状态等措施,大多数情绪性过敏症状可以得到改善。”陈清刚介绍,而要想克服情绪性过敏,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感知、控制自身不良情绪的能力,特别是曾经发生过情绪性过敏的患者尤其要如此。
陈清刚建议,患者可以定期反思,尽可能远离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的事情。当出现问题时,不要逃避、更不能极端;同时,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并反思以防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情绪性过敏患者平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远离过敏原。同时,还应尽量让自己处在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
在治疗情绪性过敏时,患者不要过于紧张、焦虑,越是担心,治疗效果可能越不好,要多一点耐心。“如果带着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治疗,不但效果不好,还会加重病情。如果心情舒畅了,治疗的效果会非常明显,甚至会很快痊愈。”陈清刚说。
在心理治疗方面,心理医生会通过劝慰、开导或采取暗示和催眠疗法等。“必要的时候,我们会给患者服用一些治疗情绪类疾病的药物,过敏症状很快就能消失。”陈清刚说。
延伸阅读
约1/3患者生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学上认为,紧张、焦虑、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令人不快的情绪是负面情绪,它们会通过影响呼吸、血液、神经等身体系统来影响人们的健康。临床上,将由负面情绪所导致的躯体疾病称为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以躯体不适感为突出表现,病人因此会到各大综合性医院反复就诊检查,但均难以发现与躯体症状相符的器质性问题,但患者却常常抵触探索自己心理方面的因素。”天津市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陈清刚表示。
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一般情况下,消化系统被认为是最受情绪影响的器官,比如消化道的应激性溃疡。在强烈情绪刺激下,身体会出现呕吐、胃胀、胃痛及腹泻等症状。但通过胃镜检查,病人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长期的心理压抑、不安和不悦等,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免疫力低下或者异常亢进,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容易感冒、发烧,免疫能力异常亢进则表现为容易过敏、皮疹、哮喘等。
陈清刚建议,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建议先到相应的专科去进行各项检查,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若未发现异常却持续出现症状,就建议到精神科医院的心理科进行治疗,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与此同时,对待这样的患者,家人要给予充分的理解,要肯定患者躯体不适的感觉是真实的,并关注患者的情绪表达。
视觉中国供图进入夏季后,很多对花粉过敏的人感觉日子好过多了,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的症状...
沈阳市民赵丽近日在例行体检中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她非常担心,不知道结节会不会是恶性的,纠结是否要...
为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创建美好家庭,需要很多因素的配...
根据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一种最初被确定为胰岛素活动所必需的受体,也被发现存在于小鼠大脑深处的神...
图为高利(左一)在麦田采取土壤样品,用于检测土壤中的病原物。(受访者提供)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