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现有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毒株效果如何

  • 2022-05-15 11:16:2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由于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后迅速取代德尔塔,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奥密克戎毒株还显示出很强的持续演化能力,迄今已进化出众多亚型。对于频繁变异的奥密克戎毒株,现有新冠疫苗还能否提供保护?

加强针显著提升保护

在世界卫生组织11日发布的疫情周报中,汇总介绍了23项评估现有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保护效力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来自巴西、加拿大、捷克、丹麦等10个国家,评估了辉瑞、莫德纳、阿斯利康、科兴和杨森等已上市疫苗。其中有些研究仅评估了完成常规疫苗接种的效果,有些研究只评估了接种一剂疫苗加强针的效果,还有部分研究对这两种情况的效果都作了评估。

结果显示,与阿尔法毒株等其他4种被列为“需要关注”类别的新冠变异株相比,常规接种新冠疫苗在预防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有症状感染和引发重症等方面的效果均有所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数研究中现有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有效率仍很高;在所有相关研究中,接种一剂疫苗加强针均显著提升疫苗在预防奥密克戎感染、有症状感染和引发重症等方面的效果。

在加强针效果方面,研究涉及的36项包括多种疫苗加强针的相关评估显示:在接种一剂加强针后的14天至3个月内,预防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效果均显著提升;有34项评估显示,在接种一剂加强针后的14天至3个月内,预防重症有效率高于70%。在20项关于mRNA疫苗加强针的更长期效果评估中,有18项评估显示,接种一剂mRNA疫苗加强针后的3至6个月内,预防重症有效率超过70%。

世卫组织在周报中指出,未来还需对接种疫苗加强针超过6个月后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疫苗在更长时间段的保护效力。

警惕新亚型免疫逃逸

需要警惕的是最近奥密克戎毒株又演化出一些新亚型,包括南非研究人员报告的BA.4、BA.5和正在美国迅速传播的BA.2.12.1等。美国《科学》杂志网站10日刊文说,与较早出现的奥密克戎亚型相似,BA.4、BA.5和BA.2.12.1这三种亚型对接种新冠疫苗或早先新冠感染产生的抗体表现出逃逸能力,但多数情况下,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仍可预防新亚型毒株导致的严重疾病。

这篇文章介绍了近日发布的两项预印本研究。其中一项由位于南非的非洲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发布在“医学论文档案网”上。研究显示,对于一些之前感染过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1并因此获得免疫力的人,BA.4和BA.5能避开这种免疫力并导致有症状感染,尤其在未接种疫苗人群中,这种现象更显著。这表明BA.4和BA.5有可能引发新的“感染浪潮”。

另一项由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在“研究广场”网站上发布的研究说,与BA.2亚型相比,BA.4、BA.5和BA.2.12.1对三剂新冠疫苗接种者的血浆显示出更强的抗体中和逃逸能力,尤其对接种过疫苗的BA.1感染康复者的血浆表现出显著中和逃逸能力。

研究人员还根据上述三种新亚型的关键突变,分析了它们的免疫逃逸机制。BA.4、BA.5和BA.2.12.1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均携带L452突变。L452突变先前已出现在德尔塔毒株中,但早期奥密克戎亚型BA.1不含有L452突变。

研究人员认为,最近涌现的多个奥密克戎亚型均携带L452突变,这可能是新冠病毒对奥密克戎“感染浪潮”引发的高水平人群免疫力作出的反应。研究表明,奥密克戎能够演化出某些突变,从而特异性地避开BA.1感染引发的体液免疫。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病毒学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对《科学》杂志说,尽管还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冠变异株,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将越来越具有免疫逃逸能力。在未来疫苗研发工作中,“需要专注于拓展我们的免疫力”。

标签: 研究人员 疫苗接种 显著提升

推荐阅读

现有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毒株效果如何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由于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后迅速取代德尔塔,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

“人造蛋白”何时走上餐桌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到“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2022年全民营养周主场宣传活动启动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5月13日,2022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场启动会在京启动。来...

这些健康烹调小技能,让你的餐桌丰富多彩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会做饭不等于会科学烹饪。民以食为先,每个人的幸福感都藏在一日三餐里,而科学烹饪...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区杨柳飞絮基本结束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北京城区杨柳飞絮基本结束,全市飞絮高发区域数量较去年减少34%。这是5月13...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